本报讯 (通讯员 杨清 吴如蒋) 八月苗岭,瓜果飘香,这是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放飞梦想的季节。连日来,雷山县各村寨争先开展爱心助学暨家风家教宣讲活动,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关心下一代工作暖意浓浓。
地处雷公山腹地的方祥乡雀鸟村是雷山县最早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村寨之一,在退休干部杨光祖等老同志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五老”作用,通过分工分片包组负责适龄学生教育及家长的教育,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家风家教浓厚氛围。今年雀鸟村更是桃李满园,有1名学子考上了博士,1名学子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今天我再次来到雀鸟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非常感动,多年来雀鸟村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重家风家教,通过大手拉小手,一个接一个考入了大学,考上研究生,考上了博士,走出了大山。”雷山县关工委副主任刘志涛在参加雀鸟村开展品学兼优学生颁奖活动上激动地说。
通过雀鸟村等村寨的示范带动,雷山县开展爱心助学奖学活动的村寨越来越多,广大“五老”人员和乡贤人士大力支持,已形成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有效引导大山里的村民重视教育、尊重人才,“重家教、正新风、育新人”氛围和崇学向善、感恩奋进的文明之风越发浓厚,也凝聚了广大走出大山乡贤人士的乡土情怀。
“作为一个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过来人,我想告诉大家,只有吃过学习知识的苦,以后自己的人生才不会苦,多读书不一定会让你飞黄腾达,但一定让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望丰乡乌响村籍在贵阳工作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李秋秋专为“金秋助学”活动发来的《秋的寄语》贺信中说道。
爱心助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前很多村寨主要是通过在外工作和创业成功的乡贤人员组织回乡捐助,现在各村寨纷纷成立了关心下一代爱心助学基金会,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明确基金奖励办法和奖励标准,很多村民自愿参与捐助活动中,在望丰乡乌响村爱心奖助学金颁发仪式上,七八十岁的苗族老爷爷老奶奶驼着背主动捐钱,场面很是温暖。
为建立健全“金秋助学”长效机制,很多村寨结合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将捐资助学与乡风文明建设一体化推进。青山村、杨柳村、乌瓦村等村寨把爱心助学活动融入村规民约修订和乡村治理之中,教厂村、雀鸟村、掌批村等村寨把爱心助学活动与家风家教“五老关爱行”结合起来,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融入感恩教育。
据县关工委初步统计,雷山县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行政村已有50多个,资助考上博士、研究生、大学生和高中生400余名,发放奖学金50多万元,崇文重教成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尚,营造了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