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龙晶
四时俱可喜,而我独爱秋。秋天,那一连片纵横交错的金灿稻田实在让人欣喜,在我看来,这便是“金秋”最好的代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的画卷在秋风中徐徐展开,香甜诱人的果实挂满枝条,欢愉的割稻时光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秋日割稻,自然是十分兴奋的。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割稻的第一步是选镰刀。早上起来后,全家人先围在一起煮面吃,这时,我一定要抢在第一个挑面,为了能早点吃完拿到最锋利的镰刀。割稻子用的镰刀由月牙形状的刀片和木质的手柄组成,刀片上有如鳄鱼牙齿般的小锯齿,这样的镰刀割起稻子又轻便又快速。
稻谷成熟时,剑叶枯黄比较干燥,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会让人感到刺痛红痒,所以割稻前,大人都会叮嘱我们穿长袖上衣和长裤,再配上一双解放鞋就很完美,这样的一身装扮既方便劳作又不容易受伤。各自选好镰刀,女人和小孩们背着簸箕、麻袋、扁担和竹箩筐走在前面,男人们则扛起拌桶跟在后面,拌桶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制容器,用来脱稻粒。那时家里孩子多,母亲说来个割稻比赛,谁割的稻子越多谁就有果子吃,有了果子的诱惑,我们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了。
割稻是要讲究方法的,为了减少割稻过程中,稻谷因为剧烈抖动而脱落,不能把稻穗顺着人站的方向拉,而是用一只手立着握住一把稻穗,让稻穗往前面倒,另一只手则握住镰刀往反方向割,这样身体是碰不到稻谷的,刀落时正好能够割下稻穗。那时候手小握不住,起初还总是因为弄掉稻穗上的粮食而被母亲笑着呵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来我才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女人和孩子们把割下的稻穗整整齐齐地摆放成一小堆,男人们则在一旁打谷。双手握住沉甸甸的稻穗举过肩,再用力往拌桶壁上一拍,金黄饱满的谷粒像坐滑梯似的顺着禾叶落到拌桶里。待拌桶里稻谷过半,再用簸箕撮到箩筐里或者麻袋里,麻袋装得满当当,堆满田埂。稻谷裹着泥土的芬芳,香飘四溢,比陈年桂花酿还让人沉醉。
在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此起彼伏的人影一齐向前移动,田间时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连秋风见了也要跟着吟唱。很快,大片稻田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一个秃头和尚,还乐呵乐呵的。傍晚时分,孩子们开始清点白天带来的农具,大人们则扛起一袋袋粮食,哼唱着丰收的小调朝家走去,月亮为他们欢呼,繁星为他们祈祷,晚风为他们消散一天的疲劳。这就是金秋啊,背上是沉甸甸的喜悦,脚下是溢满田间的幸福。
如今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地方已改用机器收稻谷,但我还i是怀念儿时的割稻时光。怀念坐在稻草堆上和月亮深情对视,与无数闪耀的星辰私语,更怀念母亲时常念叨的珍惜粮食。在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我逐渐垒起幸福的城堡,永远铭记金秋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