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粟琼 杨涛 蒋运花) 金秋时节,万潮镇瓜果飘香、鸡鸭成群、鱼肥水美,又是一年好“丰”景。
走进万潮镇万潮村葡萄园,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颗粒饱满、颜色鲜艳的葡萄挂满枝头。
“我们万潮‘水晶’‘阳光玫瑰’葡萄今年长势很好,市场价格也好,我种植了6亩,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果农龙大一边忙着将采摘下的葡萄打包、装箱,一边笑呵呵地说:“这几年,村里各项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葡萄也卖得越来越好,加上种植水稻和打工收入,年收入8万元左右,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据万潮村党委副书记杨广介绍,万潮村除发展500亩精品葡萄种植等主导产业外,还发展了蓝莓、运输、养殖等产业,如今村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走出了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万潮镇正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甜蜜”图景。
在万潮镇笔架村杨柳塘林下养鸡示范基地,凯里市恩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文金洲和爱人郭德英正在配制秘制的鸡饲料。
“我们的‘福氏’鸡由本地土鸡培育改良,经过中草药调喂,肉质鲜美,现存栏2.6万羽,年出栏6万羽,今天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又卖了100多单。”文金洲说,在凯里市 金玉商场设置有固定摊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10余个村民就业、20余户农户入股分红,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目前,万潮在抓好葡萄蓝莓等精品水果和特色林下鸡主导产业外,冷水鱼、生猪、狗肉香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也持续为万潮镇的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占地面积约30余亩的笔架村沟腰坡组冷水鱼养殖基地,一口口池塘错落有致,池塘边10多名工人正娴熟地撒网、捕鱼、分拣、称重、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村有8户从事养鱼产业,目前建成鱼塘35个,养殖的冷水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销售到凯里及周边县市。”笔架村党支部书记潘希凡介绍,鲤鱼年产量3.75万公斤左右,按每公斤市场平均售价7.5元估算,年产值可达110万元。
“我们立足生态、山地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形成‘冬春有蔬菜,夏秋有瓜果’的产业发展格局。”万潮镇党委书记杨青江说道。
如今的万潮,特色产业兴,群众日子甜,生活越过越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