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卢艳萍) 为更好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抓好粮食安全,今年以来,雷山县郎德镇通过“三个强化”措施,加大耕地流出图斑排查整改工作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强化图斑排查,摸清底数。充分调动镇自然资源所、村干、护林员、村组、群等力量,逐个开展图斑排查、位置锁定和掌握实地现状。一是加大对辖区各类在建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全面清查,做到逐宗实测,同时邀请第三方参与对各项目占地的面积、图斑地类、用地手续等情况进行测量、核查和登记;二是对耕地是否进行栽种、栽种作物是否符合要求、作物长势情况、农户劳动情况等进行全面核实。切实掌握真实资料、一手数据,为依法整改、开展技术指导等提供依据和支撑。
强化问题整改,力求实效。在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将耕地保护工作做实做细。对违法违规占地,根据具体性质情况、严重程度,制定分类施策办法,建立排查整改台账,制定整治方案,列出具体整改措施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一周一调度,逐斑推进,做到边整改边验收,切实加快整改进度。
强化督导宣传,营造氛围。镇村两级联动,强化督导和深入全面宣传,推动源头管控。成立由镇党委牵头、镇纪委主抓的督导小组,深入各村实地督导检查以及听取汇报整治进展情况,对执行不到位情况开展通报批评,并进一步督促整改。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通过“院坝会”、村广播、宣传标语、流动车、入村入户以及微信QQ等线上线下方式,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政策规定,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予以保障,全面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据统计,今年以来,郎德镇已完成212个图斑的排查,完成图斑销号5个,正在动员拆除的项目2个,目前已下发停止和整改违法行为通知书。耕地其他渠道恢复流入面积50.1亩、就地整改面积1.3363亩,整改率为15.92%。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