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军) 今年,天柱县凤城街道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将乡贤人才往“村里引、村里聚、村里用”,让乡贤成为特色产业的领跑员、邻里矛盾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和基层治理的办事员,不断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建立乡贤“资源库”,齐聚人才强保障。结合乡村家族家谱情况,以村(社区)为单位,将党政人才、离休五老、致富能人、道德模范、乡村教师、村组寨老等提名出来,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建立“道德引领、行业精英、文化传承、热心公益”四个类型的“乡贤名录册”。明确由街道、村(社区)“五大员”按照“1+N”的方式结对联系,定期召开“寄乡愁语·续反哺情”乡贤交流座谈会和网讯传音等方式。截至目前,街道召开乡贤人才交流会37场次,更新467名乡贤人才在册,其中道德引领类116名、行业精英78名、文化传承54名、热心公益219名。
建立乡贤“权责图”,健全机制强引领。以积分登记的方式,每年底按照自主申报、寨管委(乡贤理事会)推荐、村委会审核、村民代表大会审定的工作流程,对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进行评选赋分,最为突出的授荣誉称号,并纳入乡贤“荣誉墙”登记、宣传,对确有需要且本人有意愿的,按照程序兼任村委会委员,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并作为村级后备力量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目前,12个村(社区)已将258名热心村级事业的乡贤纳入动态了解和结对联系,并将表现突出且有意愿的43名乡贤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跟踪培育。
释乡贤“反哺情”,返乡赋能强振兴。结合寨管委(乡贤理事会)定点收单、党员同志上门取单的实际情况,对确有需要支持的,经村委会审核后,通过清单的方式,向乡贤发出“积分令”,重点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板块,推动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法治教育普及等,让乡贤人才积极化身志愿者、宣讲人、“法律明白人”、致富能手、推介官,当好村级发展的带头人,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从支持乡贤干到与乡贤一起干”的良好局面。目前,街道已建“寨管委”25个,向乡贤发出“积分令”87件,开展“四大行动”志愿服务216场次,为群众办实事164件,帮助村级公益事务113件,解决群众大小困难2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