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梁学章) 近年来,从江县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多彩民族风情和地方纺织刺绣特色工艺,鼓励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加大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纺织刺绣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从江县停洞镇的从江县章飞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纺织厂织布车间,几十台自动纺织机正快速运转,一张张布料在机器转动下快速成型,工人们在车间内来回巡视,查看每台机器运作情况,细心梳理每一根纱线。
“我2016年创办纺织厂,主要从事布料开发、生产、销售,厂里现有生产线4条、自动纺织机47台,纺织布料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湖南以及省内其他县市,市场需求量大,经常供不应求。接下来准备增加设备,扩大产能,我坚信能够依靠纺织产业为家乡创造美好‘钱’景。”公司负责人蒙章飞信心满满地说。
“我在厂里务工有3年多了,公司包吃包住,到手工资4000元,如果销量好,年底还有奖金,而且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时间灵活,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小孩。”车间工人余老秀边换纬纱边说道。
据了解,从江县章飞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每天生产布料约3500米,年产量在125万米以上,年总产值500余万元,吸纳当地困难群众30人实现稳定就业,有效解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问题。
在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美娥社区祖英刺绣加工厂车间内,“哒哒哒”的机器声响彻整个厂房,工人们正忙着穿线、裁剪、缝纫……
“刺绣是一门精致的手艺活儿,光靠传统手工刺绣,不仅耗时长,而且成品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当传统刺绣遇上智能机器生产的‘快车’,绣制品产量与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有活可干、有钱可挣,稳定生活。同时,刺绣与智能机器相结合是对非遗文化唤醒与传承,延续其魅力。”公司创始人韦祖英介绍说。
“自从搬到社区后,我就一直在厂里做工,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上班地点就在家门口,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到家里,这比在外面务工强多了。”正在裁缝作业的工人杨培妹开心地说。
为支持鼓励民族刺绣业稳步发展,缓解企业资金流转压力,当地政府整合资金投入从江祖英刺绣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分红的方式分红给受益户,共覆盖丙妹、东朗、翠里、加鸠、秀塘等5个乡镇异地扶贫搬迁群众673户。
据韦祖英介绍,公司现有厂房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目前建有一个平车车间和一个电脑绣花车间,配备有缝纫机130台、电脑绣花机36台,绣制品主要销往广西和省内其他县市,年产值700余万元,带动易地搬迁群众4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江县章飞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江祖英纺织有限公司,只是从江县发展纺织刺绣业的一个缩影。据悉,该县现有纺织刺绣企业80余家,有效推动当地纺织刺绣业发展,吸纳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