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下称:杭州亚运会)将于9月23日开幕。在“亚运经济”的带动下,义乌体育用品市场热度持续,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及周边产品销售火爆。今年前7个月,义乌体育用品出口42.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4.6%;对亚洲国家体育用品出口14.2亿元,同比增长12.7%。(9月12日中新网)
杭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亚运元素已遍布浙江各地城市,一股浓烈的亚运潮流扑面而来,在电视报纸、网络传媒、社交平台等媒体报道中,在市民之间的闲谈里,也多了许多亚运话题,“亚运经济”亦随之火爆出圈。在亚运会举办期间,会吸引大量的运动员和观众来到杭州,将掀起消费潮流,直接或间接刺激住宿、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形成聚集人气带动消费的“亚运经济”,有效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一直以来,大型体育赛事都具有刺激消费经济的作用,不仅能够带来赛事门票、体育用品、周边纪念品等收入,还会依靠高人气拉动餐饮、文旅等相关产业增长。在杭州亚运会周期与国庆“黄金周”的叠加效应下,预计杭州有望迎来近年来最密集的游客潮,外地游客数量将突破以往年。可以想见,杭州亚运会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将对交通、酒店、景点、餐饮、购物、文旅等消费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衍生出来的各种活动和展览也会带动体育、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而这些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都蕴藏巨大的消费经济价值,可拓展出更多经济增长点,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众多商家也将从“亚运经济”里分得一杯羹。
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众多,坚持“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除了主办城市杭州外,宁波、温州、绍兴、金华、湖州五大亚运协办城市,也将有望迎来大批海内外客流,进而拉动本地消费经济。而且,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杭州亚运会不仅提振消费经济,还通过筹建、宣传推广,推动了杭州及五大协办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全省的社会文明形象,形成了更具持久性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