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14日

锦屏县:

“庭院+”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 王娅琳 通讯员 李勇) 近年来,锦屏县将和美城乡建设和庭院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以住房为中心、门前屋后建设“微家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微林园”的“庭院+”模式,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了农户增收致富新路子,又培育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走进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目之所及,街道小巷平坦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绽放的鲜花转而相遇,与一幢幢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处处呈现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景象。

雷屯农庄的朱敏敏10年前在自家门前屋后种上树和花,修建水池放上鱼,搭建长廊开起农庄,这些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现在我将农庄出租给村集体公司经营,一年租金都能收入10多万元,自己和家人又返聘在公司上班,不但减轻了负担,收入还比以前稳定增多了。”在做这一行多年且精力有限条件下,朱敏敏选择转型,将农庄转租给村集体公司,日子比以前过得更舒坦了。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由多变优。雷屯农庄发展模式带动了不少村民效仿,如今,相约雷屯、稻花香里、山水农庄等一批以庭院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应运而生,村民们切身体验到了“庭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脸上喜笑颜开。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秀忠家庭农场里,却独有一隅清凉。还未走进农场内,大人小孩欢笑声不断传来。原来,在农场内隐藏了一深一浅两个游泳池,从山上接过来的自来水源源不断注入泳池内,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清澈见底,暑期每天前来游泳的家长和小孩几十上百人。

在农场门前停满车辆,上下人员络绎不绝。农场主杨秀忠正忙着在庭院长廊内给刚刚自主采摘葡萄和火龙果的游客称重、打包。他妻子王邦志则和几个工人来回穿梭在厨房和包间内,为客人送上稻田鱼、生态鹅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就连放暑假的女儿看到父母起早贪黑忙个不停,也在柜台前帮忙。

杨秀忠经营的这个家庭农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夫妻俩改建了房屋,承接各种聚会聚餐的餐饮,又在房屋周边流转了几十亩田地扩建庄园,种上34亩葡萄、14亩火龙果,养上生态稻田鱼和鸡鸭鹅等,还修起游泳池,办起了农家乐。如今,一天接待游客量达500人次,秀忠家庭农场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点。

“我自己挣钱不算有本事,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参与进来,也让前来游玩的人吃到口感更好的水果、农家菜,享受更自然更放松的游玩体验,把我们这个地方推销出去,那才算真本事。”杨秀忠笑着说。

雷屯农庄、秀忠家庭农场,只是锦屏县乡村振兴发展路上不断探索具有特色庭院经济的缩影。近年来,该县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快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继涌现一批如瑶里山庄、甘乌山庄、甘溪农庄、天堂山庄等集观光休闲、水果采摘、民俗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家庭农庄,以“庭院+”的方式,发展多元化、特色化生态农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2023-09-14 锦屏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26888.html 1 “庭院+”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