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15日

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

—— 黔东南州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潘春春 吴义环

8月23日至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黔东南调研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不断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

当前,榕江县车江坝区秋收已拉开了序幕。榕江车江坝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精细做好田间管理,实现机械化、科学化种植。

在榕江县1.05万亩(1亩=0.0667公顷)车江坝区上,水稻收割机穿梭在成熟的稻田里,收割、脱粒、装车等一整套流程,在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下一气呵成,坝区一片繁忙景象。车江坝区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目标,实现了坝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稻+”轮作模式,亩产值从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

“我们主要的种植模式是‘菜-稻-菜’模式,一年种三季,一年三熟四收。我们种第一季的时候套种一些作物,然后收第一季蔬菜,第二季种粮食作物,第三季种蔬菜。”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邱锦宇说。

据悉,坝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有5300亩,种植水稻2770亩、蔬菜3430亩、大豆120亩、高粱2480亩、西瓜600亩、百香果1100亩。与过去散户种植不同,车江坝区把土地流转到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后,反包倒租给28个经营主体来经营。

由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在车江坝区对稻谷品种实行实验种植的有48个,示范种植8个,推广种植2个。车江坝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也吸引了很多人回家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在外务工多年、有着27年农业种植经验的杨喜江,去年回到家乡,在三宝耘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农业技术工作。

“我们基本上没有闲的土地,都是压茬进行种植,就是说,我们现在收割水稻后,就马上种植油菜,目前我们正在育油菜苗。”杨喜江说, 三宝耘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28亩农田,种植粮食180亩,30亩用做育苗大棚。据介绍,该合作社主要经营收入来源于各类农作物幼苗的销售。

有了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生产专业化,坝区的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探索出了各自的特色,将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阳光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65个农村妇女组成,承包了280亩农田,粮食套种西红柿和黄瓜,2023年上半年,该合作社套种的西红柿和西瓜就实现了利润收入220万元左右。

(下转A3版)

(上接第一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在严守耕地方面,我州各县市积极行动。锦屏县今年占补平衡指标缺口为240亩(其中耕地数量109亩,水田规模131亩),州里下达给锦屏县的百日攻坚任务是4000亩(其中耕地数量2500亩,水田规模1500亩),锦屏县通过新化乡欧阳村一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新增2000多亩水田,即可完成4000多亩的耕地指标。

今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州加大了耕地占补平衡内业比对和外业踏勘,目前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有18.04万亩,备足耕地资源。

丹寨县兴仁村项目点通过“四个一”工作机制(一套专班、一个目标、一个平台、一线推进),快速推进土地平整等工程,项目于9月7日开工,现场有20余台挖机作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攻坚劲头足,进展很快。丹寨县烧茶村项目点把因品种和气候不适宜而低产低效的果园开发为水田,不仅有效解决了周边300余亩耕地用水困难,让160户群众受益,还补充了35亩水田,实现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两个提升”。丹寨县甲脚村项目点采取项目、部门、效益“三联动”机制,推动153亩新增耕地备案入库。今年省下达我州大豆播种面积1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9万亩的目标任务,我州超额完成了相关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州克服了严重的冬春连旱,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427.9万亩,完成任务的105.6%;夏粮生产完成16.38万吨,秋粮生产预计完成120万吨,全年可完成136万吨。

金秋时节,正是人间好风景,行走在黔东南大地上,瓜果飘香,稻香鱼肥,金秋的黔东南一片丰收的景象,瓜果蔬稻豆麦粟端上餐桌子,演绎成香喷喷的食物。

--> 2023-09-15 —— 黔东南州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26975.html 1 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