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15日

非遗侗戏《行歌坐月》荣登国际舞台

本报讯 (通讯员 杨仁海) 近日,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改编创作的“世界非遗传承侗戏”《行歌坐月》,在贵阳市白云区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暨教育成果展及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开幕式上闪亮登场,顿时,惊艳四座,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黔东南地区侗族青年社交和恋爱的一种形式。由于活动内容以唱歌、对歌为主,所以才以“行歌”为名,又因对歌是在夜晚进行,才有“坐夜”之称。

相传以前,侗族姑娘们晚上相聚在家里纺棉花、做针线活;小伙子便携带乐器来到姑娘家里伴奏对歌,互诉衷情,自由恋爱。

由此而来,在黔东南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珠郎娘美》。

今年,该学校将侗戏《珠郎娘美》中的片段《行歌坐月》进行创编,组成9名学生演出团队,由老师许学珍、谭晚凤精心创编和指导排练。

通过全省初赛选拔,侗戏《行歌坐月》成功入围,并代表黔东南州参加此次展演。

8月30日,在贵阳市白云区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开幕式上,身着侗族盛装的姑娘小伙,相向而坐,对唱情歌,小伙子弹着心爱的牛腿琴和琵琶,一个个脉脉含情,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将剧情渐渐推向了高潮,博得观众阵阵的掌声。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出!”许学珍表示,学生精湛的表演精得到了全省各大院校及音乐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许学诊告诉笔者,专家教授表示希望我们把黔东南非遗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下去,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去传承,也把我们黔东南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当天,在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职业技能展示等九个艺术成果展示区,与会嘉宾们还沉浸式感受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民族民间歌舞戏剧等。

据了解,四年来,该学校选送的苗歌《摘菜调》《凯里我美丽的家乡》《春天来到了》和侗戏《行歌坐月》分别荣获贵州省第十二届、十五届“贵青杯”“唱响校园好声音”小合唱“一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师生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三等奖”。

--> 2023-09-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26996.html 1 非遗侗戏《行歌坐月》荣登国际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