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雷玲) 自“村超”开赛以来,榕江县充分发挥“村超”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城市力量等特色元素展示作用,以“村超”赋予和美城乡建设新动能。
“村超+地摊经济”,城镇面貌更精致。围绕“村超”热度逐步飙升、摊位供不应求的问题,合理规划体育馆附近区域设置摊位,临时免费摊位由550个扩增到2229个,更好引导各类摊贩文明有序经营。主动帮助“扁担摊主”寻找固定摊位,杜绝城镇管理“堵、禁、围”一刀切式执法,让群众共享“村超”红利,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针对“村超”期间垃圾量大的问题,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通过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等方式,动员“四大员”(环卫工人、摊位负责人、小区物业、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中,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环卫管理新格局。开赛以来,截至7月27日,清理占道经营3449起、流动摊点7180起、占道停车188辆、消防通道533次、垃圾死角180余处。
“村超+乡村旅游”,村容寨貌更整洁。坚持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消,全力打造“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等“超”字号系列产业,带动餐饮、零售、住宿、旅游、交通等行业发展。紧抓流量经济密码,主动开展村寨环境整治,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等进行绿化美化,建成各具特色的田园山村、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打造“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乡村。截至7月23日,建成具有特色的田园山村、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3508个,打造县级示范村19个、示范户575户;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
“村超+志愿服务”,文明新风更广泛。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对志愿者进行服务质量培训,发起“我能为榕江足球联赛做什么?”研讨活动以及网络文明倡议等活动,调动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自发组成啦啦队助威球队、自发捐钱助力球队、自费亲手制作榕江美食现场免费给球迷品尝等,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赋能乡风文明。利用“村超”人流集中的特性,在体育馆周边设置宣传展台,现场发放宣传资料,为有需要的群众答疑解惑。同时,在开展教育劝导工作时,结合“村超”元素,以“我为村超代言”为突破口,呼吁群众主动革除陈规陋习、践行文明新风。开赛以来,截至7月27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65场次、发起网络文明倡议932次,教育群众7.4万余人次。
“村超+普法教育”,法治宣传更多元。以“村超”现场为“普法讲台”,以球场看台为“宣传阵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与群众“喊麦”互动,向现场群众讲解酒驾、疲劳驾驶、超员、超速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引导教育球迷文明观赛、安全驾驶。借助水木年华团队献唱“村超”机会,采用“政法部门+明星名誉村长”方式,深入“村超”现场开展“讲法、普法、释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现场讲解法律知识,引导球迷远离“村超”赌球等骗局。将法治文化与剪纸、书法融合,用剪纸制作“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字样,创作“火热村超,法治同行”等法治书法作品,由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现场向游客普法,特色普法助力法治普及深入人心。截至7月27日,已推送普法信息、视频6000余(条)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9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4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