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21日

最后一抹碧螺春

□ 韦文扬

我每天的凌晨起床,泡茶是第一课。然后才打开书本或电脑……

今天,是一袋茶剩余的最后一抹,我掏出内包装白纸来,全数抖进玻璃杯里,用背来的山泉水烧了一壶,冲上,卷曲如螺的茶叶在杯里上下翻滚,然后悠悠地沉底,徐徐地舒展……

今天喝完的这袋茶叫“碧螺春”,相传数百年前,有一尼姑泡了此茶,顿觉奇香扑鼻,脱口道“香得吓煞人”,由此,此茶又叫“吓煞人香”。现在这最后一抹,自然也“香得吓煞人”了。

我本乡下人,老一辈传下来的是煮茶,用茶罐煮,汤红味浓。有茶就行,有茶就好。所谓“粗茶淡饭”,就是指我们这些人祖上的生活。我们也蹇续过煮茶的传统,后来出了山,才知道世外的茶是泡的。有专门喝茶的地方,叫茶楼。到茶楼里喝茶,那可是细致而又极其讲究的活,面对一张奇形怪状的桌子,此桌不叫桌,尊称为茶几,一位极其自恋、百般作秀的丽人奇巧地把玩着面前那一大堆茶具,玩着玩着,就把一桌人的心思玩了进去。

我这一袋“碧螺春”是去年里得的。春天,到县文广局一个领导的办公室谈点文化事宜,领导给我泡茶,放在桌上的茶盒不抓,却开了文件柜,拿出一包简装的茶袋,给我泡了一杯。冲了开水,香味就来了,香得我忍俊不禁,拿茶袋来看,一小条白纸上印着:“碧螺春”。果然名不虚传,有点“香得吓煞人”。

谈了事,站起来要走,舍不得杯中那几口香汤,又贪恋地咂吮完,领导就把那包才开封的茶递给我:“公,你喜欢喝,就拿走吧。”

——哈哈,我只好感谢领导,一袋名茶就这么从办公室里“顺”出来了。

回到家,我就想,喝这茶,得写点东西,才不落入“暴殄天物”的俗套。然后品着茶构思起自己想写的几个东西来。

……这茶喝着喝着,就喝出了一个剧本。剧本交给“多彩贵州”公司的老总,于是拿去排练制作,几月后要在万达小镇演出,据说在谈剧本的同时,就开工建剧场。我想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不料前几天路过万达,却看到一栋别致的大楼耸起来了,就是剧院。天哪,我不太敢相信,果真是“万达速度”,才几个月,就梦一样地立起来了。

……喝着喝着,一部戏剧的大纲拉出来了。这部戏就不可能像前一部那么快见效了。也还没找制作方,但我确实想写,凭着几十年的经验,我想,这部戏剧的期望值还是蛮高的。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期望值是随机试验在同样的机会下重复多次的结果计算出的等同“期望”的平均值。而在时下民族文化复兴的浪潮中,我以为无论怎么重复计算,它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必占先机。

在大戏的写作中,忙里偷闲,这茶也喝出了几篇文章,那是我近期对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些思考。

最后这一抹碧螺春,我得细细品味,扪心自问,当你喝完这馨香的品茗,你是否留下一点值得抵押的东西呢?不然,真的是暴殄天物了……

--> 2023-09-21 1 1 黔东南日报 c227396.html 1 最后一抹碧螺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