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晓梅) 近年来,雷山县结合本地实际,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存完好的民族文化这“两个宝贝”,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不断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提质增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巩固深化“千万工程”“四联双增”“三社联建”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坚持常态化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青年人员中发展党员,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全面提升村党支部、党员带富能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与群众与合作社管理人员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村集体经济“5311”分配机制,不断夯实发展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
坚持人才支撑“强筋壮骨”。坚持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乡村人才“归雁”工程,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回引”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等回村任职,进一步优化村(社区)“两委”成员结构。扎实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工作,切实为基层输送一批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干部群众为家乡集体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回乡规划,为家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方祥乡格头村通过动员优秀退役军人杨仁鸿担任支书,回乡发展旅游村寨,目前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5.56万元。
坚持示范带动“引领发展”。突出示范引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把产业发展作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积极支持各村整合村集体土地、林地、茶地、鱼塘、烤房、闲置房屋等资源,通过成立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围绕“茶麻菇稻”大胆探索多渠道创收和多模式经营,在全县选树24个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定期开展走村观摩和集中交流学习等活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村发展致富。永乐镇乔配村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发展黑毛猪养殖产业;西江镇脚尧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茶产业,实现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