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近年来,州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在全州开展电器和燃气具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行动,全面开展整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和燃气具产品专项行动,切实履行市场监管部门职责,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集中整治+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辖区内实施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主体责任信息台账。计划开展170个批次农村电器产品质量州级监督抽查。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对全州农村电器产品安全督导工作力度。加大宣传引导,配合消防部门对新增市场主体进行消防安全培训1.3万人次;组织“3.15”集中宣传、集中销毁活动,提高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重视省、州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批示,于8月24日迅速召开全州打击假冒伪劣电器和燃气具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督导检查组进行电器及燃气具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到凯里市、从江县、黎平县市场监管局开展电器及燃气具质量安全督查及培训工作,指导各县(市)局充分运用网格化监管模式,积极发挥社区、街道办属地管辖作用,利用网格和争取群众支持,着力加强电器产品和燃气具产品领域监管执法能力。
探索推进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运用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市场监管网格,配齐网格员、服务员和监督员“三员”,制定监管清单,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实现日常监管、线索核查、问题上报、信息处置的“清单化、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精准防控,确保出了问题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全面构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在整治行动中推动监管与执法紧密结合,继续推进全员执法办案模式,聚焦问题集中环节领域和生产经营特点,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电器产品集中整治巩固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