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23日

振兴路上好“丰”光

—— 黔东南各地喜迎丰收各项秋收工作有序开展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时下,岑巩县3.8万亩(1亩=0.0667公顷)制种水稻迎来收获,当地的制种农户们抢抓农时,积极做好制种水稻收割,确保种子颗粒归仓、稳产丰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锦屏县大同乡兴合章山村秀洞坡下的蜜蜂养殖基地里,一个个中蜂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成群的蜜蜂交织飞舞,伴随着蜜蜂的嗡嗡声,工作人员忙着割蜜、装蜜,现场一派丰收的喜悦。

在麻江县贤昌镇新场底麻辣椒种植示范基地的170多亩小米椒迎来大丰收,村民趁着晴好天气正在采收。如今,麻江县有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主动加入特色产业种植。全县目前共种植蓝莓、蔬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21.05万亩,共带动群众务工2万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

稻浪滚、果满枝、薯飘香,在第六个丰收节到来之际,黔东南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处处充盈着收获的香甜味道,各项秋收工作有序开展。

在宣威镇翁保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一粒粒色泽金黄的玉米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很快就装满运输车。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广农作物机械化作业,开展机收“一条龙”服务,确保农作物适时收获、秸秆及时还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粮食丰产增收。

“目前机耕作业面积为16万余亩、机播作业面积为6000余亩、机收作业面积为1万余亩,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我县粮食稳产增收打下了基础。”麻江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杨兰花介绍,通过机械唱“主角”,确保稳粮促增收。

同样,在天柱县10万余亩稻鱼综合种养产业也迎来了丰产丰收。在高酿镇大坝,稻鱼综合种养提升项目州级试验示范点,一群群稻花鱼在田间游动,村民们正在和县农业水产站的技术员一起捉鱼、测产,喜庆丰收。

“已经收得100多公斤了,田里面还有50多公斤,今年大丰收了。”天柱县高酿镇村民伍名美喜不自胜。

高酿镇素来有“稻鱼之乡”美称,该镇在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综合利用中,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8000余亩,实现了“一田两用、粮鱼共赢”的产业目标,预计明年全县稻鱼综合种养将推广到12万亩。

另一边,从江县2.5万亩百香果陆续成熟,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销售,当地果品深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供应市场。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从江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精心谋划发展百香果产业,打造百香果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力推进百香果种苗研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产销服务等全链条发展,促进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全县标准化百香果种植面积为2.5万亩,产值达3亿元。同时,带动458户农户参与百香果种植,种植面积达6991亩,累计促进增收2097.3万元。在百香果种苗、管护、采摘、深加工等方面,预计带动群众就业80万余人次。

对于31岁的“新农人”唐胜忠来说,今年也是丰收的一年,

唐胜忠是榕江县三江乡苗寨里的一名大学生,2022 年他放弃城里工作返乡创业,带领团队入驻平阳乡小丹江苗寨,通过直播带货,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自2022年以来,唐胜忠的团队拍摄上千条短视频,通过新媒体让传统苗寨受到5000万网友关注,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年带货销售额超2000万余元。在“村超”的热度加持下,唐胜忠的公司已经对接了榕江及周边县乡镇9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直接或间接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他由“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粮食稳产丰收,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黔东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阔步走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 2023-09-23 —— 黔东南各地喜迎丰收各项秋收工作有序开展 1 1 黔东南日报 c228112.html 1 振兴路上好“丰”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