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勇 龙丹丹 舒宝 刘忠平) 9月23日至24日,黔东南锦屏文书申遗工作座谈会在锦屏县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档案馆等全国各地的申遗专家、文化学者70余人参加会议。
锦屏文书是记录和反映清水江流域自明代以来500多年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历史文献。它以其独一无二的特征至少填补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两项空白: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少文书群的空白;二是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史料群的空白。它是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法学、经济学、生态学、文书学、档案学、语言学、文字学等研究的重要文献史料,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价值意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不仅构建了多元的清水江流域文明体系,还书写了苗侗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其蕴含的“重生态、重法治、讲诚信、讲和谐”的核心要义对当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然具极大的现实意义。
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锦屏文书申遗路径、文化内涵、挖掘、保护、研究和价值转化等各个层面进行主旨发言,并深入探讨与交流,客观分析锦屏文书申遗的优势,指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专家学者们建议,锦屏文书申遗工作,要以组建各级申遗机构为前提,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基础,科学的申报工作方案为引领和方向,创新的工作机制为活力,特色鲜明、冲击力强的申报文本和视频制作为中心和关键,具有战斗力和奉献精神的申报队伍为基石,以锦屏文书的研究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锦屏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动力。
会前,与会人员还到锦屏文书特藏馆参观,考察平秋镇石引村民间文书和彦洞乡瑶白村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