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雪慧) 近年来,雷山县以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山居民宿,包装推出“我在苗寨有间房”“我在苗寨有个研学基地”等特色主题产品,创新成立县乡村振兴学校,大力发展生态研学旅游,促进旅游发展。目前,全县发展各类民宿600余家。《雷山“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索》被列为“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100个最佳减贫案例之一。今年1至7月,全县接待游客647.3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8.71亿元,综合带动全县5万余人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管好一叶茶、育好一片麻、制好一坛酸(鱼酱酸)、喂好一头猪(牛)、养好一尾鱼、做好一道菜(预制菜)”的“六个一”行动,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成立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加强东西部消费协作,千方百计把该县“苗侗山珍”山货卖出去。2022年全县干茶产量达6249吨,种植天麻2.9万亩、辣椒1.54万亩、林药3.89万亩,发展林鸡40.58万羽、林蜂1.54万箱,累计带动超过3万户10.96万人增收。
大力发展生态轻工业。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茶衍生品、米酒、鱼酱酸、银饰刺绣、山泉水加工等特色生态工业。研发生产“雷山乌杆天麻+”“雷山鱼酱酸+”“雷山黑毛猪+”等系列特色生态预制菜产品。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达30家,新增落地投资1.68亿元,扶持和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03亿元,综合带动1万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