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婉兰
为深入贯彻和美城乡“四大行动”,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凯里市以全面布局和精准实施为原则,以群众需求和满意为导向,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法治教育普及行动,以高质量普法助力和美城乡建设。
高点定位 开启法治教育“新篇章”
党建引领,为法宣教育“开路”。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市司法局按照“重党建、强队建、促业务、创一流、优服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党建+法治宣传”,以党员带头,将法治宣传融入主题党日“创文巩卫”“贵人服务”庭院美化等活动中,延伸“法治先锋、服务民生”党建品牌效果,提升法治宣传质效。
制定方案,为法宣教育赋能。凯里市司法局明确了法治教育普及行动“法治教育12345工程(1个目标、2支队伍、3大载体、4种形式、5个重点)”,为法治教育普及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队伍建设,为法宣教育“领航”。开展司法行政干部、辅助干部“开讲啦”活动,积极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实干担当的法治队伍。同时,将法律资源配置引入法治宣传,选派专业力量“下沉”到村,落实“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引导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利用身在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村(居)、社区、民营企业、学校等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讲、法治体检、法律援助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活动,为法治宣传普及行动领航。截至目前,共选派法学会成员33人下沉镇街指导业务,163名律师担任全市208个村(居)、社区的法律顾问,培养法律明白人1204人。
全面布局 构建法治赋能“新格局”
强部署,责任落实“有深度”。及时召开市、镇(街)、村(居)三级和美城乡法治教育普及行动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开展法治教育普及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工作思路、压实工作责任。
强宣传,氛围营造“有广度”。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角,投放法治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截至目前,凯里市累计创建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省级12个、市级144个,已建成民法典主题公园1个,省级法治教育基地1个,省级法治示范企业1个,各村(社区)固定法治宣传栏147个,法治图书角208个,法治文化长廊34个,法治广场12个。
强监督,督促落实“有力度”。成立督导小组,采取基层司法所交叉检查、小组成员带队随机抽查等方式督查法治教育普及行动推进情况,力争实现全市208个村(社区)督查全覆盖,确保法治教育普及行动有安排、有落实、有跟踪、有成效。
精准实施 推动法治宣传“全覆盖”
“二人宣讲”进乡村。创新开展“理论宣讲二人组”进乡村开展法治教育普及行动,联合公安、法院、律师等专业力量,采用“苗语+汉语”二人宣讲的方式,结合群众关心关切的,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法典》《劳动法》,以及电信诈骗等相关内容开展集中普法,通过普法活动,司法局年轻女宣讲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司法小妹”,活动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普法“微课堂”进万家。从解决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发,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结合民法典宣传月、综治宣传月、《民法典》进乡村、“法治进校园”等活动,通过集中普法、专题讲座、普法“坝坝会”、面对面普法等普法“微讲堂”的形式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村(居)、进校园、进农户。截至目前,共开展送法进企业41次、进校园21次,进村(居)、进小区等49次,宣传覆盖5万余人。
新载体普法进“网格”。充分利用当下新媒体宣传优势,践行“线上+线下”齐聚发力理念,延伸法治宣传触角到“网格”。以媒体平台为依托,打造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专栏,专题推送普法新闻等内容,实现新媒体与法治宣传有机融合,有效扩大了法治宣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