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雷贵宇 李静) 近年来,黄平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在开设国家规定的科学课程外,还结合本土实际,增加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地方文化课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针对科学学科特点,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可持续的科学课程资源,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采用实验、研学、探究等方式,推进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崇尚科学精神。
依托地域文化,构建多元化科学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当地文化进行课程设置,引入更加多样化的科学教学资源,不断提升科教教师的素质能力,推动科学课程不断优化和更新。“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的指导,推动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通过“科学实验室”讲座、科学竞赛、科技活动周、科技进校园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探索科学课程新模式,促进科学课程评价多元化。科学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原理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