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04日

梁红香将直播做成了事业,通过直播宣传民族文化,用镜头把家乡农特产品推送到全国各地,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大山,送到消费者手中 ——

助推山货“出山入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冉勇 王珺

“从江香禾糯口感香柔、食而不腻,欢迎粉丝朋友们下单订购。”10月31日,身穿侗族服装的从江县网络直播达人梁红香架上手机、打开直播,一曲天籁的侗族大歌唱罢,便开始在直播间吆喝推销从江香禾糯。

香禾糯是从江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于海拔350米至750米的高山梯田,因产量稀少,弥足珍贵。如今在从江依然保留着“稻饭鱼羹”的生活传统,稻鱼鸭共存的耕作模式在小小的稻田里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圈。

每到金秋时节香禾糯成熟,勤劳智慧的从江人民就会将一穗穗糯谷采摘捆扎成把。直播达人梁红香也会来到田间地头,与粉丝共同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用镜头把家乡农特产品推送到全国各地,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大山,送到消费者手中。

从刚开始只是玩玩,到粉丝十几万,每场直播能卖出上万元的农特产品。从事网络直播三年来,梁红香充分利用“以歌为媒”的平台,通过在直播间销售农产品,积累了超过15万人的直播关注量,一场直播在线人数最多达到18000人,粉丝4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销售从江香禾糯等农特产品为主,助推了山货“出山入湾”。

“我直播带货,主要做当地的农特产品,虽然品种比较单一,但每场直播都能卖出上万元。特别是到香禾糯谷丰收时特别好,每场直播都能卖到3万元以上。”梁红香说。

2021年来,梁红香在从江县丙妹镇青平路鼓楼雅苑注册成立的农特产品店,不仅跟村民签订种植香禾糯的合同,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还带动了周边快递物流、包装等行业发展,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

2022年10月,梁红香在高增乡占里村投资建设厂房做精米加工,稻米种植项目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期间,加工基地接待了来自珠三角的客商参观考察,精米加工厂等项目为占里打造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增添了一道风景。

占里侗寨民族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每到金秋时节,寨旁和小溪边,一排排金灿灿的禾晾,成为村寨最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5月1日,占里侗寨景区通过开展假期“探秘境占里·享侗乡风情”——2023年“五一”占里开园系列活动提升旅游业态行动,迎接四方游客。

这一天,梁红香在占里生态农特产品小作坊,用正宗香禾糯米和纯天然灰水制作而成的糯米蒸熟,放进石碓里打糍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购买,让游客在游玩期间享受了一场美食盛宴。

网络直播的多样化,带来的是农特产品销售方式的多元化,而在原产地直播,使得消费者下单更放心。

今年9月,洛香镇塘洞村的田野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梁红香受邀来到种满香禾糯的梯田间直播,画面按照扁米制作流程徐徐展开。

傍晚时分,该村青年男女相约鼓楼下,三五成群地点着灯笼式火把,带上琵琶,一路上情歌对唱,相邀来到稻田里把七成熟的糯禾摘回家。扁米制作环节,青年男女吹芦笙、唱侗歌庆祝丰收,经过精致地摘禾—挑糯—刮粒—煮糯—翻炒—碾壳—舂米—去糠等工序后,香软可口的扁米就出炉了。

“塘洞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扁米的习俗,塘洞扁米品质优良、绿色生态,入口软、味道香、吸引不少顾客提前预订。”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通联部主任、塘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尧平介绍说,今年塘洞的香禾糯丰收了,我们邀请网络直播达人梁红香为群众代言,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直播销售从江农特产品外,梁红香还致力于侗族大歌文化的推介宣传。

“行歌坐月”歌堂便是梁红香近年来精心打造的侗族大歌非遗传习文化品牌。

在歌堂每天都有30名左右的学员参加练习培训。“歌师每天都在这里传歌授歌,给学员示范哼唱形式,讲解旋律节奏、曲调伴奏、歌曲衬词等。” 梁红香介绍说。

今年4月,黔东南州优秀非遗传承场馆拟入选名单的公示有28家,由吴仕龙、梁红香、杨光新、吴千云、梁进远等成员组成的从江县民族文化传习所榜上有名。

该传习所主要承载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牛腿琴歌等非遗保护与传承。

今年10月,从江县文旅局组建一支由50余人组成的“寻神秘之乡·跟我去从江”艺术团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参加樵山醒狮文化节活动。

“他们观看演出时非常热情,不断按下手机上的拍照、录像快门,表演结束后,大家都来与我们合影,还近距离欣赏我们的民族服装。”“行歌坐月”歌堂传习所学员贾新琴告诉记者。

今年国庆期间,就有众多游客排队来到歌堂打卡点游玩,他们穿民族服饰,跳起多耶舞,体验侗族传统文化。

“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男女分队,围成圆圈,载歌载舞跟着领唱的节奏边唱边跳,人人忘我而唱,忘我而舞。” 梁红香谈及游客接待时的情景感慨地说。

现在,“行歌坐月”歌堂传习所目前常驻侗戏歌师、侗歌队40余人,并通过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研学基地,免费为学校学生和社会学员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吴玉珠也是传习所的学员,她在从江县职校以侗族大歌为载体,深耕非遗项目。目前,她带的10多名学生,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到佛山参加各种演艺活动,让非遗文化发展有舞台。

如今,梁红香已将直播做成了事业,并希望通过直播,让家乡的产品走出大山,宣传民族文化,带动群众增收,鼓励大家勇于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成就了她侗族网红的多彩人生。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传承民族文化和宣传推介家乡农特产品,共同建设家乡,推动乡村振兴。让满是收获的田野上,新的梦想之花朵朵绽放。”梁红香说。

--> 2023-11-04 梁红香将直播做成了事业,通过直播宣传民族文化,用镜头把家乡农特产品推送到全国各地,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大山,送到消费者手中 —— 1 1 黔东南日报 c231193.html 1 助推山货“出山入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