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金恒敏 张德冲
黄澄澄的柑橘压弯了枝头,干净整洁的村貌、错落有致的民居勾画出和美乡村新图景……近日,走进剑河县革东镇方陇村,好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方陇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行以粮增效、以渔促稻,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取得群众增收、农业增产的良好效果。
方陇村原来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村集体经济为负数。为了在乡村振兴中开好局,2021年革东镇成立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选举新的村“两委”班子,把有商业意识、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人选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
建强村党支部,激发干事激情。方陇村选择水源丰富、光照充足、交通便利且田块集中、田埂高、保水性好的稻田作为基地,引进了湖南省辰溪县凤凰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建立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高效先行示范基地,群众每亩稻田每年获得租金1300元,参与劳动的每天还获得130元的收入,群众的干事创业激情得到了提高。
“多年来,传统的水稻种植‘育秧一丘水,插秧水泡田’,缺乏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水源好的稻田群众传统套养呆鲤,产量较低。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水稻+水产+水禽’新模式,全面带动农户实现一水多用、一亩多产、一年多收。”方陇村党支部书记刘垒说。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刘垒针对方陇村资源禀赋,他深入市场调研,选出市场好、价值高、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的优良品种。
方陇村示范基地由湖南辰溪县凤凰山生态有限公司提供稻种和鱼苗,这种稻种高秆粗壮、生长期较长、产量高、适宜长江上游与云贵高原种植的优良稻种,也是稻渔综合种养的稻谷品种。秧苗移栽30天左右可投放鱼苗,鱼苗投放60天左右可投放鸭苗。经第三方专业水稻测产,该示范基地水稻亩产最高达到674.5公斤,平均亩产稻谷618.1公斤,超过当地亩产423.1公斤的传统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原来田土没人愿种,现在承包出去以后,带来流转费。除了土地租金,还有每人每天120元至150元的劳务收入,现在村里平均每天有120人在基地里干活,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两不误。”方陇村三组村民刘永忠说。
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村集体的收入也水涨船高。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实践,平均亩产稻谷618.1公斤、小口鲶鱼71.5公斤、稻田麻鸭30只,经济效益达10362元/亩,创当地稻渔鸭亩产值效益新高。
“村集体每年从‘水稻+水产+水禽’项目获得分红5万元,另外政府在方陇村投入200万元发展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万元,丢掉空壳村的帽子。”刘垒说。
如今的方陇村,党支部战斗力强,产业兴旺,集体经济宽裕,群众增收渠道变多,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