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世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升级,反映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中华民族能够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极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想要不断掌握经济社会动态发展规律、成功破解社会发展难题、提高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执政能力,领导干部需不断自觉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将揭示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人类思维、用以解决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和问题的一种能力。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过去取得的系列伟大成就,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党集体智慧焕发的光芒,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辩证思维能力的威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式下,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才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矛盾时找到化解矛盾的科学方法和策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辩证思维能力内涵丰富,它是具有批判和革命精神的能力;是与形而上学观点相对的、是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相应科学方法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领导干部需不断加强学习,并做到融会贯通,能时时事事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则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指日可待。
一、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去指导实践,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斗争又同一,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发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做到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善于发现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就是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一国两制”方针经过了实践检验,是解决我国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香港、澳门繁荣发展的最佳制度,我们也坚信,“一国两制”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一定能取得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只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最终才能解决矛盾;分析矛盾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学会分辨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既要看到两者的对立,也要看到两者的统一;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区别,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联系。例如: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区别是: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和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是指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改善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等。两者的联系是: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重点论”,做事要分清主次,善于抓关键、找重点;坚持“两点论”,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做任何事杜绝搞一刀切。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往往通过问题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领导干部要学会在众多问题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和关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突出问题,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全面与重点等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和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时,我们要注意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抓住机遇,促成好的质变,使工作更上一层楼;当不好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及时干预,制止不好的质变发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往日求真务实量的积累,就不会有现在和将来的战略目标实现。相反,经济社会已经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和问题,领导干部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坐视不管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大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领导干部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不要忽视工作中的小问题和小矛盾,否则,会对社会今后的长治久安和发展留下很多隐患和阻碍。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方向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总是充满波折和坎坷。事物发展同时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特点。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工作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开拓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又要高度重视前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解决困难和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二、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普通思维是反映事物相对稳定状态下的质的规定性的规律,而辩证思维是反映事物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辩证规律。孤立、静止、片面是形而上学的代名词,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思维就是要求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国家之间的关系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整个世界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观察整个世界发展动态时,要注重分析环境,分清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对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要慎重对待,尽量避免它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对外界环境可控因素,要大胆改造,实现环境整体优化,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整体或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环节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事物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和把握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对各要素实现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结构优化的有机整体。部门与部门之间、各项建设事业之间等,都能做到兼顾一般,协调发展,化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把握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发展规律。既要看到过去,又要把握当下,更要想到未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为将来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又要能预测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未雨绸缪,使事业不断顺利向前发展。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只有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去了解事物,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看问题,就不能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全面地看问题,就不能犯“盲人摸象”“蠡酌管窥”的错误。在坚持重点论的同时也要坚持两点论,实行两分法,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开展各项工作时,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寻找解决矛盾的策略时,要多思考、多调研,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提升改革创新发展的能力,要学会和综合运用一切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