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13日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

—— 我州加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杨育森

近日,记者在贵州宏泰钡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看到,卡车叉车往来不停,生产车间工人在岗位上各自忙碌,呈现出了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宏泰钡业公司是一家集重晶石开发和钡盐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资源深加工企业。作为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现代化工产业重点企业之一,2013年入驻天柱县工业园区后,分两期建设,年钡盐设计生产能力超过65万吨,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碳酸钡完成产量2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

围绕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天柱县深入实施钡盐产业倍增计划,目前园区内有8家重晶石采矿企业,规上企业有6家,年产能接近200万吨,在产业链上游形成强劲基础支撑。园区内即将建成投产的誉福擎天项目,将逐步推动钡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去年12月,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

天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科级干部甘昭勇说,园区还在积极引进国内一批钡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如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广西联壮投资集团等企业,对落户天柱化工园区建设高端钡盐项目,解决我国高端钡盐“卡脖子”问题有很强意愿。通过全面推进产业链继续延伸,打造钡盐产业集群地,力争到2035年把天柱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百亿级钡盐产业基地。

据了解,黔东南州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61种(含亚矿种),其中探明了储量的有46种。如何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我州依托石英砂、重晶石、铝矾土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发展玻璃制造和铝加工产业,打造玻璃制造和铝加工产业聚集区;重点在天柱化工园区发展钡化工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钡盐精细化工基地;重点在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等制造产业,打造硅系材料产业聚集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境内,已探明的矿产种类有石英砂、铝矾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其中,石英砂矿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铝矾土储量位居贵州省前列。

依托资源禀赋,该开发区将玻璃制造及铝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凯里优质玻璃产业园、铝产业园,发展玻璃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目前,建成投产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建成一条日熔700吨的一窑两线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白、超厚)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及环保装置,同时建设白云石矿山及白云石加工车间、石英砂矿山及石英砂洗选加工车间。2022年,该公司实现产值7.6亿元,缴纳税收3500万元。

为了进一步实现矿产资源的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开发利用,黔玻永太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矿业能源转型化发展,在绿色发展中谋求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该公司二期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计划于12月中旬点火,投产后预计可带来15个亿左右的产值,带动当地500余人就业。

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廖凌春向记者介绍,一期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建筑玻璃、家电建筑玻璃等。二期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不同于一期的浮法玻璃,它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面板的制造,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填补贵州省光伏玻璃制造的空白。

同样,位于炉碧经开区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得益于相关部门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整个项目建设比较顺利。其中一期项目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7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及相关配套工程,总投资18亿元,2023年底1条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7.5亿元,实现年利税0.6亿元。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海生玻璃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告诉记者,项目共分三期建设,规划有6条玻璃生产线。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公司从产品品种配套进行整体布局,不仅生产普通的浮法玻璃,还有光伏盖板玻璃、光伏背板玻璃、在线镀膜玻璃,市场上需求的各种规格颜色、品种、厚度的玻璃产品都覆盖了。

今年,随着海生玻璃公司一期项目、黔玻永太光伏玻璃项目等建成投产后,其工业总产值有望在2024年突破100亿元,炉碧经开区将成为我州第一个百亿级工业园区。

“富矿精开”是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大优势和关键一招。围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黔东南州编制完成了产业基础优势图、市场趋势分析图、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招商图、招商目标企业分布图,建立了招商目标企业库、招商项目库、招商政策库。通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精查探矿、精准配矿、精深加工、精细开发上精准发力,2022年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0户,总产值55.35亿元。

--> 2023-11-13 —— 我州加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 1 1 黔东南日报 c232146.html 1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