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14日

秋冬“丰”景美如画

—— 我州秋冬蔬果丰收农民增收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近年来,我州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蔬果种植产业优势,聚焦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市场流通等重点环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时下,冬季水果开始陆续上市,黄平县纸房乡金河村种植的5000余亩脐橙迎来了大丰收,漫山的果树挂满了金灿灿的脐橙,硕果压弯了枝条。

“我种植了40多亩脐橙,今年的雨水比较好,收成预计7万公斤左右,收入有四五十万元。”果农王世勇说。金河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合脐橙种植,尤其是今年的降雨量比往年更充足,使得当地的脐橙个大汁多。

金河村发展脐橙种植产业,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金河村脐橙种植户达102户376人,带动临时就业300余人,通过“黔邮乡情”、邮储食堂和迪乐购等电商平台将纸房脐橙远销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时下,正值橘子成熟上市的季节,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种植的橘子迎来丰收,一个个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色泽鲜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橘香,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调洞村桥头农场,郁郁葱葱的橘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金灿灿的蜜橘溢出阵阵果香,远远望去,成片的蜜橘汇成一片橘色的海洋。来自周边的游客兴高采烈走进果园,忙着采摘蜜橘,与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我是从颇洞过来的,这里的橘子品质好,味道很鲜甜。”前来游玩的游客吴仙桃对当地产的橘子赞不绝口。小小的蜜橘是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黄金果”。凭借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条件,加上科学的种植方式,调洞村种植的橘子外观金黄、个大、多汁、甜度合适,深受游客喜爱。

“我们瓦寨镇桥头农场今年种植蜜橘面积8亩,预计能采摘5000公斤左右,目前以2元1公斤的价格进行售卖。”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桥头农场负责人欧阳广敏说。

瓦寨镇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出集“采摘、自然观光、农旅体验”于一体的新经济,将游客“引进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连日来,在麻江县谷硐镇乐埠坝区,70亩晚秋紫茄迎来了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摘、打包、称重、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这里的茄子品相和口感都很好,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来这里收购,拿到市场上也不愁卖。” 收购商吴仕勇说。乐埠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种出来的茄子个头均匀、品相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栽豆、种茄子、打花我都会,也会打芽、掐尖,学到了很多的技术,我们不仅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去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挣到不少钱呢。” 村民蒙相英说。

贵州黔桦明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去年通过招商引资进驻乐埠村的蔬菜种植企业,在村集体牵头下,集中流转了村民闲置土地400余亩,种植黄瓜、白菜、茄子、四季豆、辣椒等蔬菜。

按照“支部引领、村企合一、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经济发展思路,乐埠村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更多村民搭上产业振兴的“快车”。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湖南这一带,我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我们会让想种蔬菜的村民跟我们合作,上门指导免费提供技术给他们。” 贵州黔桦明晨蔬菜基地负责人黄本福表示。该种植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除自产自销外,基地负责人还为个体种植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销路有保障,村民干劲更足了。

麻江县充分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优势,规模化打造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常年保供“菜篮子”基地 8个,不断完善农特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新增库容1.5万吨。强化招商引资,引入专业种植公司,鼓励发展本土种植大户,全年蔬菜种植18.2万亩。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3-11-14 —— 我州秋冬蔬果丰收农民增收 1 1 黔东南日报 c232221.html 1 秋冬“丰”景美如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