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罗凤芝 洪杰) 11月2日,笔者走进镇远县蕉溪镇猛溪村大王坝蔬菜基地,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30多亩蔬菜迎来丰收期。蔬菜地里,一簇簇鲜嫩欲滴的蔬菜铺满田间,生机勃发。迎着晨曦,农人们三五一群分散在田间。伴着阵阵欢声笑语声,一株株豌豆尖被收入筐中,装上了运输车。
“这些豌豆尖长得很快,每隔三天就可以采收一次,我们带到市场上批发8元一公斤,每亩大约可采收400公斤。我家菜地里的蔬菜已经采收一个多月了,近期出售有四季豆、豌豆尖、白菜、青菜等等。”坝区蔬菜种植大户唐政华说。
唐政华是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致富奔小康。
“我在坝区租了26亩地,春夏季种植大棚西瓜,秋冬季种植蔬菜,已经有7年了,每年的收入达25万元左右。”唐政华介绍。
据了解,该坝区主要采取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种植瓜果和蔬菜。这些农产品畅销县城以及周边乡镇,批发至周边县市,深受市场欢迎。每亩年产值在10000—12000元,成本低、利润高、见效快。
近年来,蕉溪镇在保障“稳粮扩油”的基础上,紧盯秋冬季“菜篮子”消费旺季,因地制宜把发展秋冬蔬菜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抓手,采取“瓜果+蔬菜”“水稻+蔬菜”轮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次数,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该镇种植蔬菜3000余亩,不仅助力农业发展提速增效,也让“冬闲田”变成了促进土壤改良、土地增值、农户增收的“绿宝盆”。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