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汉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书写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最为恢宏的历史篇章。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奋斗、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放在正确的位置,体现出最深厚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法宝和又一次思想解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提供了文化滋养的“根脉”和强大的生命活力源泉。
一、思想解放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个民族、一个组织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实践上的与时俱进首先要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总是在“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不在既有成绩上沉睡也不囿于思想理论上的框架和结论。面对时代的新考卷,不仅实践上出成绩,更要实践基础上的新认识迭代更新,智慧的结晶又去反哺社会实践,历史就在正确的轨道上大踏步前进。思想终结于固步自封僵墨守成规,而成功于吐故纳新革故鼎新。
思想解放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一个世纪以来的党的奋斗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科学命题,破除了对洋八股的迷信崇拜。反对教条主义,废止洋八股,提倡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思想解放使得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统一全党思想,成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重要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个“魂脉”,又找到打开马克思主义真理宝库的正确方法,为中国革命确立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文革结束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现状,邓小平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丰富治国经验,善于抓住关系全局的枢纽,解决思想认识上的“极左僵化”问题,引导人们从“左”的思想束缚和理论迷雾中解放出来。面对“两个凡是”的因循守旧精神枷锁,他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在1978年5月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引起的思想解放席卷大江南北之时,9月中旬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又进一步指出:“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由思想大解放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华民族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思想是行动的总结,又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坚持解放思想,就能促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更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开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第二个结合”是党的思想解放进程中的里程碑标志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第一个结合”,是从对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态度中解放出来,从对待苏联模式和苏联经验教条化中解放出来。“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重要体现,也开启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充分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和丰厚滋养,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寻求到牢固的“根脉”。
“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破除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找到了“根脉”和“魂脉”,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长城这一历史遗迹时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正是对待历史文化尊古而不泥古、守正而不守旧的态度,才能从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中找到今天正确前进的滋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打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这种思想解放的正确做法,既能从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认识古代中国,也才能正确理解现代中国和启迪未来中国。“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认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用思想解放来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课题,解答好这些时代课题,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智慧的结晶,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会自动生成,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伟大事业的每一步,都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从“根和魂”的时代价值中吮吸养料,才能于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立场稳固脚跟。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充分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善于博采众长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本身融入中国文化又激活中华优秀文化,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就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就是这样诞生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发展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民族形式和民族方式,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就能创造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展现出中华文化旺盛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