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郑淑芝) 凯棠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共享共治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党建引领多策共谋、文明实践多方共管、社会发展多面共营、发展成果多赢共享”的理念,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牵头、群策群力的乡村发展格局,齐心协力走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党建引领多策共谋。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建强党群“大本营”,设立村级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涵盖民政、农业、社保等办理事项,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实现“问有所答、困有所帮、需有所供”。搭建议事“根据地”,围绕“家门口”的治理服务体系,设立村级“金点子”议事室,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解决群众难题,推进多元协商。村规民约“立规矩”,激活在外乡贤、在家“五老”力量,村级事务全过程协商议事,以文明乡风、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在“院坝协商会”上推动民事民议,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文明实践多方共管。通过“线上+线下”文明实践平台,采取“党员带头管、公益岗位专门管、‘红服队’志愿管”方式,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完善管护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弱势群体走访制度、农村安全巡岗制度、移风易俗倡导制度,坚持每周二引导群众参与“清寨行动”,引领群众自治。落实管护责任,签订岗位管护合约。设立管水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明确责任要求,吸纳在家闲散老弱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共同管理维护环境卫生,接受群众监督考核。激励管护热情,树立推广文明典型。探索积分制评比,村民定期通过志愿清扫、设施共建、文明评比等活动获得公益积分进行积分兑奖,实现“文明可积分、实践可礼遇”,激发群众参与管理。
社会发展多面共营。坚持问题导向,将“民生所盼”变成“民生所赞”。助力微小企业发展,各基层党组织围绕54家经营企业深入开展惠企纾困政策宣传,帮助协调解决销售难、招工难等7个诉求问题,消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织密乡村安全网,充分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重点走访特殊群体和服务管理对象,排查化解山林权属纠纷、婚恋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48起,为乡村振兴打造出一道安全墙。
发展成果多赢共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扎实做好“三农”服务,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乡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强化村集体产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形成优质绿色种养及林下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齐心补齐发展短板。充分发挥“乡贤+”及结对帮扶单位力量,聚焦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核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实现乡村变革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