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18日

凯里黄平供电局:

“电力”铸匠心 打造“银经济”

为苗族手工银饰加工店进行安全用电检查

到谷陇镇苗族手工银饰店开展上门服务

本报讯(通讯员 陈孝新 程彬) 在黄平县谷陇镇苗族银饰街,聚集着大大小小的银饰加工店,各种各样华丽精美的银饰品陈列店中,银饰是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走在石板铺就的银饰街上,你会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银声此起彼伏,谷陇镇的银饰声名远扬,离不开一代代银饰技艺传承人的努力,是他们的坚持与不懈,使银饰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铸就了“苗银”这一灿烂的文化艺术。杨万付便是这众多银饰技艺传承人中的一员,他经营着一家自己的银饰公司——贵州万德富苗族手工银饰发展有限公司。

熔银、锤片、拉丝……日前,凯里黄平供电局工作人员走进杨万付的苗族手工银饰厂,只见工人们忙碌不停,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和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赶制订单。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最近线上线下订单不断,加工设备一直不停制作,有你们来帮忙检查设备,我们放心多了。”杨万付笑着对一旁正在检查设备的供电工作人员说。

杨万付的银饰加工厂主要是对银饰进行加工和包装,现有激光机3台、电动冲压模2台、注蜡机8台、烤炉3台、激光打字机2台。“以前焊接一个手镯至少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现在用激光机焊接,仅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杨万付表示,激光机主要用于焊接出口东南亚国家的银饰,销售模式采取线上加线下模式,线上主要销往云南、四川等地。

检查中,凯里黄平供电局组织工作人员对银饰加工厂供电线路、设备开展特巡特维。为保障银饰加工用电安全稳定,片区客户经理还不定期对各银饰加工店开展用电知识宣传,主动开展用电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在谷陇这片苗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供电人用心用情守护非遗保护传承,为“银经济”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

银饰师傅们挥动着打制银饰的榔头,每一下敲击都注入了他们对幸福的期待、未来的向往。银饰不仅可以传承祖孙几代,还将几代人无穷的情感灌输其中,这是苗族的独样风情,也是银饰街的别样风景。

听,巷子里的敲击声源远流长,就像家门口流淌的小河一样……

--> 2023-11-18 凯里黄平供电局: 1 1 黔东南日报 c232735.html 1 “电力”铸匠心 打造“银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