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22日

长吉镇:

“稻菌轮作”开启“一田双收”新模式

本报讯 (通讯员 石明燕 杨剑) 为助农增收,三穗县长吉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引进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羊肚菌产业,通过“稻菌轮作”方式,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冬种时节,长吉镇司前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个个大棚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大棚内,村民正有序整理土地、播撒菌种、铺设水管。

“我们今年从国庆节过后,收完水稻就开始来整理土地,做一些大棚的前期准备工作,大概每天有四五十工人在这里干活。”长吉镇司前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黄磊说。

黄磊告诉笔者,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一般在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种植和采收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几经思考,他便与长吉镇种植大户合作共享共建一块田地,用于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

“今年是扩大面积的第一年,我认识了这边的一个种植大户,他是种植水稻的,我们一起把这一片土地承包下来,他种上半年,我种下半年,我们这样既分摊了这个土地的租金,又充分把土地利用了起来。80亩的面积,按以前的经验来看,今年的产值大概在160万元左右。”黄磊还说道。

共享共建一块田,不仅提升了土壤肥力,还能实现“冬闲田”向“增收田”的转变。同时,冬季闲暇的村民还可以到种植基地务工赚钱学技术,实现挣钱顾家学技术三不误。

“我来这里干活有2年了,每个月工资是3600元。为了学技术,我栽了2亩多地,今年自己栽种,看看效果如何。”务工群众陈守义说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今年来,长吉镇按照“村集体+公司+致富能人+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稻菌”轮作模式促农增收,全镇种植羊肚菌20余公顷,预计可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务工,实现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下一步,长吉镇将进一步探索‘稻+’模式,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一田多收,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长吉镇党委副书记成庭凤说。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3-11-22 长吉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32938.html 1 “稻菌轮作”开启“一田双收”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