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国明 李昌焯 蒋志敏) 近年来,岑巩县天马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精细规划、合理布局,以茶企带头、合作社入股、茶农参与,三者有机融合抱团发展的方式,大力发展茶产业,有效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转眼间,又到了茶叶一年一度的冬管、冬种的农忙时节。在天马镇白岩坪千亩茶园基地,几十名村民穿梭在茶林间,正忙着冬茶的施肥、修枝、清园,一派繁忙景象。
“施肥必须沿着坡势,从上而下,顺着内侧开沟,这样才能保持土壤肥力。”黔凝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杨秀军介绍,茶树冬季施肥很关键,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来年春茶的品质和产量。
“冬天是茶叶管理和种植的最好时节,我们今天组织了几十名工人进行冬管施肥,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黔凝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光晓说,今年茶园新增加了350亩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开挖了200亩,已经掏好沟、施好肥,等着茶苗的种植。
近年来,天马镇紧紧围绕做强、做优特色茶产业这条发展主线,结合市场前端,不断打通和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吸纳茶企、合作社、茶农充分参与抱团发展,有力推进了茶产业的长足发展。
“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切实把我们的茶产业做强、做特、做优,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天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海交说,通过组织成立茶叶协会,将茶企、合作社、茶农三者有机融合。以茶企带头,合作社入股,茶农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茶产业的种植面积,有效增强地方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天马镇现有茶园种植面积9000余亩,其中有欧标认证和有机认证的茶园950亩。其茶叶生产以夏秋茶为主,同步发展名优茶。2023年全镇茶场产成品茶423吨,产值828万元,茶产业已悄然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