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钟勇)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岑巩县凯本镇毛口村牛蛙养殖基地,只见一个个蛙池分布在河边,务工群众正抓起饲料均匀地撒向蛙池,密密麻麻的牛蛙在池塘里上蹿下跳、争相觅食。
“养殖牛蛙对水质要求很高,好的水质养出来的牛蛙口感才更好,挑蛙分池、投喂蛙料的比例也很讲究。”说到牛蛙养殖,毛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怀侃侃而谈。
冷水鱼养殖一直是凯本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不少群众都吃到了冷水鱼养殖的“红利”,于是,杨怀和几个村干合伙养殖了10余亩牛蛙。为了全村冷水鱼养殖更好地发展,他经常带着村干外出蹲点学习冷水鱼养殖技术,现在俨然是一个冷水鱼养殖的“土专家”。
据了解,牛蛙养殖在毛口村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毛口村流转农户的田地,通过“党支部+企业+大户+群众”的组织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基地5个共200余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共建有鱼池50余个,主产鲟鱼、牛蛙、小红虾、鲢鱼等,实现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左右,可有效带动周边群众100余户300余人务工增收。
毛口村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州、县政策的引领和全镇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全镇大力实施生态冷水渔业养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凯本镇用活本地资源、技术优势,用好外来资金、周边城市市场资源,巧借“桥头堡”等政策东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精准对接大湾区和贵阳、长沙、南宁等主流市场需求,积极建设生态绿色的“菜篮子”基地。通过向有意愿的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服务、成鱼回收、吸纳就业等,带动农户共建“水中生态牧场”,全力推进水产生态养殖。目前,该镇发展冷水养殖规模1000余亩,养殖大鲵3000余尾、甲鱼5万只、鲟鱼10万尾、商品鱼30万尾。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