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1月29日

锦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勇 杨仁生) 近年来,锦屏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从群众就业、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聚龙、大公田等社区建强基础设施、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类产业项目,做好公益性岗位和无劳动力人群生活保障,做到家家能就业,人人都受益,户户有增收的后续精准帮扶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在锦屏县三江镇大公田社区,一栋栋安置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相得益彰,小区内的贵州锦屏绮雪服饰有限公司车间更是一派繁忙,杨昌梅跟她的新邻居们正在缝纫机上飞针走线娴熟地赶制订单。

“我以前在浙江温州制衣厂上班,现在家门口也有了类似的企业,就选择回来上班,上手很快,现在做熟悉了,一个月能拿到3000—4000元。”大公田社区居民杨昌梅对在社区上班十分满意。

据了解,贵州锦屏绮雪服饰有限公司是锦屏县在实施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后引进的一家服装厂,在充分发挥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的同时,还积极寻求与县内外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订单式销售,确保搬迁群众就业稳定增收。

“我们这里以生产校服为主,90%多都是生产县内及周边地区的校服,还有部分职业装订单,都是发往遵义、珠三角地区,目前能够解决安置小区30多个人稳定就业。”该公司生产主管邹声权介绍道。

而在另一边的三江镇聚龙社区黔东日升电子厂、龙塘社区同创玩具有限公司、敦寨镇新城社区恒创玩具厂等企业车间内一派忙碌,110多名来自搬迁点或就近务工的群众每天在家门口上下班。自从社区搬来了这些企业,他们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

为了让入住的群众从“安家”到“安心”,在解决了劳动力就业后,社区通过各种形式向居民宣传,到企业车间就业务工,年轻一点的安排做信息员,年长一点的安排在社区治安巡逻和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既能常态化开展各项工作,又解决了另一部分年纪大弱劳动力人员的就业问题。

“国家帮我们搬迁到这里来,有房子住,而且还安排我们年纪稍大的在家门口做保洁员,年轻人就可以安心外出务工,我们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过得开心。”聚龙社区公益岗位人员伍银香脸上挂满了笑容。

锦屏县在搬迁各社区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成立社区管委会、社区党总支、选举成立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以网格、楼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团队,为易地搬迁群众打造顺心、安心、暖心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企业的入驻更是让搬迁群众有了更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家,过上了“一家人能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 2023-11-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33683.html 1 锦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