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蔡光英 潘秀春) 近年来,丹寨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高质量打造送服务、送技术、送岗位“三送”劳务品牌,助力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送服务到家,优化政策“促就业”,强化政策宣传。该县组建“送岗服务”工作队,扎实开展“就业政策在身边”宣传行动,分群体多方式送政策进企、入村、到户,围绕就业政策、技术培训、补贴申领等逐项开展“看得懂、算得清、办得明”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政策速享尽享。目前,挂牌成立7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2个零工市场,分类建立企业信息库和劳动力就业动态台账,定期开展“春风行动”“送政策送岗位”、带岗直播等线上下招聘活动和“1311”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实施就业补贴“直补快办”,推动群众积极就业。
今年以来,该县上门开展政策宣传服务50000余人次,召开专项招聘活动22场次,发放各项就业补贴1507.57万元,处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4件,为486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45.03万元。
送技术到岗,集中培训“好就业”。该县创办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引进贵阳震华职校等5家培训机构长期进驻,围绕特色种养殖业、重点企业项目、扶贫车间等,常态化开展种养殖、叉车、家政、烹调等技能培训,助力群众“好就业”“就好业”。按照“先有就业岗位后培训,先签就业协议后培训”的方式,大力开展企业下单、人社培训、合格上岗的“订单式”“订岗式”技能培训,邀请企业师傅、技能学校讲师授课,实现训后即可顺利上岗。
实施“马兰花计划”补贴性创业培训,精准设置课程覆盖整个创业阶段,有力促进劳动者成功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2023年,该县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3期1315人次,成功与广东万和热能科技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输送劳动力21人,开展创业培训2期61人。
送岗位到人,精准输送“稳就业”。该县还因地制宜打造车间产业,探索“南海订单+丹寨基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创建蜡染服饰、苗族银饰品等帮扶车间,带动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建立健全“用工企业+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就业服务中心+群众”四级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通过“送岗上门”“异地招聘”“点对点”直达送工等精准服务输送劳动力外出务工。聚焦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采取“靶向式”施策、“精准化”设岗、“全过程”管理方式,开发就业信息员、保洁员、护林员等30多类公益性岗位,实现劳动力由“选择性”就业向“托底化”就业转变。
今年以来,该县域内22家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吸纳群众就业1745人,9个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转移务工群众就业15544人,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40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