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玉清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些慰藉和快乐,中秋月圆给人带来的是怀恋,是甜美,是忧郁。今夜月明,独倚窗前赏景。
皎洁的月光如水泻在窗前这片沙地上,一切都令人陶醉,是那么清秀、静谧,远望犹如罩上一层轻烟薄雾。月光伴着凉凉的河风从窗外挤进来,拂在脸上,是那么赏心、惬意。借着月光看着眼前的这片河滩,独自享受这静悄悄的夜景。河滩上全是鹅卵石,那河水沿着山势蜿蜒而去,一泓秋水镜子般地映着月色,忽闪忽闪的,天籁俱寂,远处的山野被月色涂抹得斑驳朦胧。
人到中年,有一种颠沛的沧桑。是啊,名利、得失、成败无端地涌上心头,每天还在为柴米油盐操心,离不开烟火巷中的悲喜。入世深些,年龄大些,觉得人生与事业竟是如此艰辛。少年时的梦想仿佛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就像一匹被蒙上眼的骡子,不断地绕着磨盘奔走,老死在奔走的途中。自己仿佛成了一只不停地织网的蜘蛛,来回旋转在网盘上,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谁能逃得了自然规律的轮回呢。
月光清幽、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我望着河滩上那条小径。每天清晨在这条小径上小跑,我熟悉了这条路上的每个圆滑的鹅卵石,鹅卵石间一簇簇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我不得不佩服它。人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灵性的东西,应该更易于适应环境。
我独自面对这片天地,所观的月和古人是同一的月,心灵活动的疆域有古人那么宽广吗?张若虚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更是增加了对知心人的念想,多么希望月儿能送去我的一声问候:朋友,你生活如意吗!生活在同一月下的你也有我一样的心灵感应吗?恬淡是首歌,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一位教授说得好:“性格即命运”,开始我有些怀疑,渐渐生活的挫折,屡战屡败过后才悟出其中的奥妙,只能作无端的喟叹罢了。读大学时生活艰难,记得同学在寝室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勒紧裤带安心读书,闭上嘴巴不谈国事”,院领导找上门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是啊,现在想来那时的确幼稚。
夜静静的,望着眼前的景我在想,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短暂啊。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守望着风景的我们在不断地变化着,舒畅与烦恼,自由和困惑每天都围绕着你,不同的心情会影响你的鉴别力。一片叶子的诞生和消亡,不正是标志了生命在四季的变化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内涵。生命是脆弱的,不光是一片叶子,人类也如此,日本作家东山魁夷说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这是很有道理的。这繁华的世间,没有谁的一生能比一棵草或一朵花活得宁静与辉煌,大自然的朴素是一种明静,是一片平和,它不像阳光那么耀眼,可我却崇尚心中有阳光的人,他会把所有的温暖或善良施与自己周围的人,这样的人才配拥有真正的生活,难怪有人说生活从来就不是艳丽的诗,但所有艳丽的诗都缀满了我们朴素的生活。
明月往西而去,徐徐的夜风吹来。如此美好的夜景,虽没有那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感受,却也有“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的味道。是啊,精神的满足可让人超凡脱俗,追求至高至圣的绝俗理念,觉解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果失去这种追求,又怎能有“菩提无树,明镜非台”的正果呢。只有经历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人,才会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静静地伫立窗前,美景是享受不够的,除非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