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军
我是从《平凡的世界中》爬出船舱,扬帆启航的。
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到水运公司船队做水手,60吨水泥船,五六米宽。头舱口70厘米见方,一人多深。出入靠梯子。舱内半边铺床,半边堆放着尼龙缆绳和钢丝缆绳。
我白天推舵,拎靠球,晚上住头舱。船不隔霜,冬天舱面落一层白霜,太阳一晒融化渗到舱内,滴在床上,被子潮漉漉的。夏天像蒸笼无法入睡,心里就像关在头舱里一样闷得慌。
船队不摊班的时候,睡在头舱里无事可做,无意中发现盘着的缆绳中间有书,我像看到救命稻草似拿来一翻。一本是江汉大学中文秘书系的秘书专业教学丛书《当代公文及其写作》,一本是《平凡的世界》,让我犹如在沙漠里遇到了水兴奋起来,只要不当班就读。读完《当代公文写作》,我知道了什么是“请示”,什么是“报告”的公文。读完《平凡的世界》,知道了书中的孙少平1975年春读高中时,几乎吃不上饭,毕业后当教师失业,衣不遮体,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盲流到桥头市场无处安身,后来扛石头磨烂了双肩。但他为人坚毅,刚强,善良。
船上住的条件差,每个航次也只有二三十块钱工资,但是孙少平给我了坚强和信心。农村孩子天生泼皮,到盐场装盐,船闸窄轮船进不去,撑船进盐河。冬天篙子朝水一扔,再提起来冻和冰棍一样,透滑粘手,不会拿篙子灌了一袖笼水,船顶着冰冻咔嚓咔嚓一篙不撑就不走,也没退却。一有空还是看书,两本书读完,才知书是领船的水手长读大学的亲戚放船上的。
一次同事嫌我带缆慢,说我不好好学弄船,就看书,再看就把书扔大潮河去。我只能生闷气,不过我没停止读书,又开始借书读。我读柳青的《创业史》,梁生宝的创新和实干品质让我难忘;读巴金的《激流》,晓得了“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读《红楼梦》,懂得了“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意思;读朱自清《匆匆》,理解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时候”的哲理。
船队指导员见我好读书,每次到公司去都会带些“水运之窗”简报给我看,并鼓励我投稿。我看到公司的“水运之窗”,也想通过这扇窗口展示自己。
于是我拿起笨拙的笔,写出了《我与山水紧相连》,抒发走下西南边陲的高山到家乡潮河,从事水运的所思所想。随着我文字的见“报”和次数的增多,在公司缺乏文秘人员的环境中,我就显得鹤立鸡群了。公司领导也多次询问了解我的情况,队长、指导员一个腔调说好。两年后一纸调令,把我调到分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再两年后调任总公司办公室主任。我在省行业报纸、市县主流媒体发表了大量宣传交通运输方面的稿件。后来单位倒闭,上级抽调我参加企业改制,把我分流到新的单位。这些只是我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细细想来,是书籍的风帆开启了我人生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