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熙贵) 今年来,湾溪街道人大工委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代表行动的牵引撬动作用,推动街道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全面进步,促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建代表履职阵地,联通基层治理“意见箱”。 积极发挥“社区红管家”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双报到”党员、村(组)干、网格员以“敲门行动”“坝坝会”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听取和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今年来,开展民意收集和主题接待活动20余次,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10余个,接待群众120余人次,线下收集并处理各类意见建议10余件;探索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与信访综治相融合,实现信访司法调解优势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群众优势互补,成功调处解决问题40余起。
搭建代表文化活动,丰富基层治理“小舞台”。聚焦街道“一老一小”群体,联动新时代文明所(站)、街道社工站,在“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一”建党节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五社联动,党群同心庆元宵”“盛世华诞·月满中秋双节文艺汇演暨文明新风倡导”、七一“话党史·感党恩”等文艺表演活动10余场次,覆盖群众9000余人,营造睦邻、融合、和谐的氛围,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搭建代表志愿服务,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更好保障人大代表切实服务群众,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建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围绕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文明创建、关心关爱、防溺水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80余次,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