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伍丽 杨德志) “走的时候要用前‘脚掌’落地,来,您试着站起来走一下。”近日,在天柱县残联“义肢助残”安装现场,贵州省康复医院的医生正在给刚领到假肢的杨礼铣安装、调试,并指导他适应新的假肢模具。
杨礼铣今年48岁,家住天柱县邦洞街道三团村,在他3岁的时候,意外遭遇车祸导致右腿从大腿处截肢。多年来,他都是单脚跳着走路,小时候跳着去上学,长大了跳着去干活。十年前,他曾在天柱县残联的帮助下,获得过假肢,但他始终觉得用着不舒服,不方便,便一直没有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体力大不如前,而且光靠跳也去不远,有时候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哪里玩一下都不行。所以,当杨礼铣知道今年还有配假肢的名额后,便提交了申请。
“今天可以说是我记事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两只‘脚’走路了。还别说,感觉轻松多了。”穿着假脚在安装现场走了几圈,杨礼铣开心地说,他很期待日后与家人朋友去远方旅游的场景。
今年67岁的杨义景已经换了好几具假肢了,他对当天领到的假肢表示很满意。他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假肢也做得越来越好,使用感越来越舒服了,党和国家的关怀让他觉得很温暖。
和杨礼铣、杨义景一样,当天共有来自天柱县内的11名残障人士领到了假肢。
据了解,假肢安装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受助对象的假肢材料费、制作费及安装调试等费用全部由残联部门承担。通过基层组织排查、申报,县级残联部门筛选、上报,贵州省康复医院的医生及工作人员直接到县里,为需要安装假肢的群众进行取膜、安装以及指导使用。老百姓不用出远门,不用花钱,就能配上适合自己的假肢。
多年来,天柱县始终以残障人士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着眼点,通过帮助肢体残障人士免费安装假肢,帮助他们克服肢体缺陷障碍,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自假肢安装项目实施以来,天柱县一共有100多名肢体残障人士享受到该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