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15日

(上接第一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发动、靠前服务,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多渠道拓岗位助增收。劳动者就业后的笑脸是就业部门温暖施策的目标,是人社部门十年如一日不间断、无间歇暖心帮扶的最美定格。

“体系健全”跬步千里推动高质量就业发展行稳致远

就业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根基工程,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

突出组织保障——落实州级“季调度”、县市“月调度”、部门“周调度”机制,层层扣紧责任链条。加快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发挥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功能,构建州、县、乡、村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场提质量”的联动工作格局。

突出载体培育——全州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22个、零工驿站527个,累计服务7.34万人;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点)28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519个,吸纳就业11万余人。

突出品牌打造——开展劳务品牌“提升年”行动,通过实施“一个劳务品牌、一张就业名片”,围绕县域资源禀赋和亮点特色打造。目前全州培育劳务品牌44个,累计带动就业10万余人。

突出服务优化——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针对性开展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等各类技能培训3.4万人次。开通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务“绿色通道”,推进“春暖农民工”行动,常态化开展“10+N”系列专项活动,落实“1311”就业服务,兑现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86亿元,享受政策扶持人数超10万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扶持1402人(户)个体或小微企业成功创业,帮助9.1万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1.41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03名退捕渔民实现“上岸就业”等。

……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是各级人社系统肩负的重任。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就业工作永远没有终点。

--> 2023-12-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35451.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