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韦祖斓 杨林) 近年来,从江县岜沙村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通过“一强三联”的工作模式,建强支部堡垒,推行“支部联企业、支部联产业、支部联五老”的工作法,走实强村富民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建强支部堡垒,促进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双提升”。着力强化支部自身能力建设,以换届为契机,不断优化调整干部队伍结构,实现村“两委”干部整体学历高、年龄低、能力强。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州、县、镇参加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水平。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储备,通过采取个人自荐、村级研究推荐、党员群众代表推荐等方式,重点将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应往届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培养成后备力量。
支部联企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就业收入“双增长”。党支部充分发挥岜沙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加强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企业协调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就近就业。村党支部加强与景区运营企业协商,企业用工优先解决本村劳动力,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岗前锻炼,因人配岗。
支部联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双增效”。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发展模式,实现群众增收渠道多元化。村“两委”带头成立岜沙大寨苗族歌舞表演队党支部,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引导群众实施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和杨梅种植,开发“甜蜜岜沙”蜂蜜产品和杨梅产品。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党员贾元两带头利用民宅开发精品民宿,创办岜沙火枪堂青年旅馆,在贾元两带动下,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5户,个体经营户21户。
支部联“五老”,促进村级自治和民族文化传承“双巩固”。充分召开党员大会,征求“寨老”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实现村民自治。岜沙村2015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10年来,岜沙村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信访案件、无毒品案件发生,实现“四无”目标,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陋习杜绝。党支部组织本村民族文化技艺31名“老专家”滚拉旺、滚元亮等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推动岜沙村特色文化繁荣和传承,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