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四个认同”,铸牢“四个意识”,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一、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感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贡献力量。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时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从根本上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进而为实现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7周年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州生动实践,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变化,同步建成小康实现大突破,文化教育卫生实现大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大繁荣,大力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上了一条彰显黔东南特色的发展之路,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新篇章。
二、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局意识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携手并肩共同捍卫着祖国稳固统一,大家在任何时期都明白“有国才有家”,祖国统一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神圣的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起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国人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光荣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华文明之火五千年来在东方大地上灿烂不熄,历经苦难磨砺而愈发坚定就是最好的佐证。只有国家强盛了,我们的幸福和自由才有保障。为祖国富强而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局意识,才能在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实现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锦绣黔东南的美好愿景。
三、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意识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党的领导是百年奋斗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曾五次转战我州,足迹遍及全州14个县市,执行民族政策,传播革命真理,播下革命火种,打击封建反动势力,解救劳苦大众,深得苗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航程。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全州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与全国全省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看齐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国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携手共进又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亲近依存又相互交融,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有广泛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才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等33个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被列为国家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我州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正因为有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放彩,才有我州火爆出圈的“村超”“村BA”新文化体育现象,被喻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一个窗口。我们要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民族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擦亮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让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大放光彩。
我们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全州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不断夯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奋力推动新时代黔东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