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12月20日

践行“四下基层”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 吴高炽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做好群众工作、什么是好的群众工作以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重要问题,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了要求,并将“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四下基层”所蕴含的高超政治智慧、非凡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方法,奏响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强音,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一、深刻认识“四下基层”理论源泉

“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并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发展得到不断丰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一是“四下基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它坚持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指导思想上对党的历史的总结。“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素,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践行马克思人民立场的具体生动实践。为不断完善和推动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基础。二是“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这个初心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我们党心中最高位置。“四下基层”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民心为大的民本价值,体现了实干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凸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三是“四下基层”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坚持人民性,“四下基层”是传播党的声音进万家、落实党的政策进万户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大抓基层的“传家宝”和“金钥匙”,与坚持为民宗旨和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的理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只有真正了解并把握住基层,才能把握住干事创业的大局、大势和方向,从而拥有能干事的机遇和舞台。只有真正融入并赢得群众,才能赢得干事创业的动力、优势和前途,从而拥有干成事的依靠与力量,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二、深刻把握“四下基层”深刻内涵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践行的重要工作制度,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其最终的核心要义与主题教育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重点措施高度吻合。为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深刻实践启示。一是“四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紧紧依靠人民。“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的工作才能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把“四下基层”这一工作制度,运用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大众。二是“四下基层”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服务的行动,从而贯彻下去,造福群众。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在党和政府每一项政策落地和每一项工作推进的实践中,让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群众、工作有头绪、做事有分寸、协调有办法,让人民群众做到与党同心,了解政策,理解政府,认同干部,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局面。三是“四下基层”是有效的干事路径。只有直接走入人民群众中,当面听取大家意见,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深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现场解决问题,才能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举措落实和推动工作,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就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三、用好用活“四下基层”推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金句。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归根到底就是要把纵深推进“四下基层”变成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和加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着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是理论政策传基层,“声”入群众聚民心。2017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建立以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作用,构建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格局。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土”味话语,让职工愿意听、听得懂,用心、用情、用力传党音,润民心、零距离做好形势任务教育,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菜单式”宣讲服务。二是走访调研入基层,探究实情知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闽东贫困地区,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摆脱贫困的重要理念。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真正把步子量起来、身子蹲下去,将“脚力”转化为“能力”;把板凳坐下来、家常聊起来、问题圈起来、点子记上来,将“民声”转化为“民生”;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沟通交流中、访贫问苦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找到方法,在“解剖麻雀”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打通堵点、破解难点、解决痛点的办法举措,将“问题”转化为“动力”。切实将调研成效转化为决策部署、完善机制、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三是信访接待下基层,贴近群众听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也是检验群众工作的一面镜子,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常态化开展党政机关大走访活动,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实解决好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机制创新。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变群众要“上访”为干部主动去“问访”。把群众“信访”看成是一份责任,更是群众的一份信任,主动变“坐诊”为“出诊”、转“会场”到“现场”。坚定不移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作者单位:中共锦屏县委党校)

--> 2023-1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35950.html 1 践行“四下基层”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