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肖茜) “新新妈妈,最近降温了,要注意保暖,新新又长高了,最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感谢街道、社区的照顾和关心,最近没有。之前送给我们的轮椅很好很方便,现在推着新新去做治疗,我们省力很多,新新更喜欢出门了。”
近日,在洗马河街道文化社区多重残疾儿童潘光新家,上演着很平常又很温暖的一幕。
据悉,洗马河街道以“立足岗位作贡献”实践活动为抓手,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进家”,深入社区(村)网格基层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广泛收集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群众需求清单、社区措施清单”的“双清单”服务机制,让为民办实事作贡献更接地气、更有温情。
洗马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吴丹说:“我们街道督促各社区党组织通过上门走访、设立‘微心愿’等多种方式,征集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基本诉求,特别是对于社区中的低保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残人员等重点特殊群体不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于征集到的群众需求、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由社区党组织进行梳理,并纳入‘群众需求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结合州市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报到单位和在职党员认领服务项目,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红色宣讲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治安巡逻队、解难纾困服务队‘四支队伍’作用,由社区建立‘社区措施清单’,明确党员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包保,及时解决好群众困难和问题。”
洗马河街道辖区居民冯石保和妻子都是盲人,平时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便,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发现后,积极帮忙解决,冯石保说社区工作人员亲如家人。“他们很热心,经常来我家看看缺什么,要帮什么的,像这些盲人专用电磁炉、电饭锅都是他们送来的,让我们生活更方便,真的是太感谢了。”
目前,洗马河街道共排查困难群众129户209人,收集了129个问题,解决了75个,剩余54个需定期进行走访,跟进问题解决情况。下一步,洗马河街道将充分发挥网格员、兼职委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力量作用,听群众呼声,解群众难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