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这一年,我州擦亮文体旅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谋划推出以“村BA”“村超”为核心的旅游线路产品,并取得新的突破。聚焦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打卡“村BA”“村超”的“两村”之行,寻梦“千户苗寨西江、千户侗寨肇兴、千年古城镇远”的“三千”之旅,集中力量打造“黔东南·好好玩”123真善美新玩法的文旅核心IP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
这一年,我州坚持一手抓流量、一手提质量,打出“重点推介+流量吸引+政策优惠”组合拳,赴北京、上海、成都及粤港澳大湾区等主要客源地市场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30余场次。持续推出锦绣精品游、康养休闲游、非遗研学游、舌尖美食游等旅游精品线路,3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桥头堡”2022-2023“十大突破”旅游康养工程项目24个。今年以来,引流广州和佛山68家旅行社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游客56840人次赴黔东南旅游。
这一年,我州引导和培育一批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民宿,建设完成137栋民宿;完成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高质量发展项目11个、旅游厕所提升改造12个、“城市主题书房”建设3个;完成2023年省级“十件民生实事”5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和32个社区健身路径项目建设。剑河县大稿午村《团圆歌》获2023中国村歌大赛一等奖;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村BA”全网总曝光量超过100亿人次,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和贵州文明乡风新名片;“村超”全网曝光量突破480亿人次,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也让我州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如今,我州依托丰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未来,也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体旅融合,不断提升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吸引更多游客到黔东南来寻找“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