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02日

坚守乡村,只为一个承诺

—— 记黄平县旧州镇平西坝小学教师龙治光

○ 通讯员 李静 龙金艺

平西坝小学是黄平县旧州镇的一所乡村小学,这里有一名受人称道的教师,他叫龙治光,今年60岁,有着41年教龄和26年党龄。

坚守乡村,只为一个承诺。1982年7月,龙治光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成为当时村里少有的“高材生”。

他本有机会继续深造,由于村里的教学点极其简陋,留不住外来教师,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时,他内心充满矛盾。是继续学习,还是留下来当一名民办教师?在老支书的动员下,在父亲的反复劝说下,经过慎重思考,他最终承诺:回乡做一名民办教师,兢兢业业为村里的教育事业作贡献。1997年,龙治光转正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并在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教师这份职业,龙治光一做就是40余年。他不畏艰苦,坚守在小村教学点任教,寒来暑往,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少,因为生源不足,2012 年各地撤点并校,龙治光所在学校并入平西坝小学,他仍不改初心,坚守着三尺讲台。

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回归正途。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的杨正平,在省城贵阳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后,第一时间给小学班主任龙治光老师打电话报喜。

杨正平曾经是龙治光老师班上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在家,老人年纪大,也不会辅导作业,察觉到杨正平自身聪慧,只是缺乏引导管教后,龙治光思考了很久,该怎么引导学生走上正途,是批评,放任自流,还是向家长沟通、反映?最终,龙治光选择了牺牲休息时间,经常去家访,义务为其辅导功课,在生活中也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如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龙治光深感欣慰。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龙治光说:“说教不是百试不爽的法宝,孩子们都有自尊心,批评教育之外,我更想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共同成长,他是学生的“老朋友”。做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无疑是一件快乐、充满幸福感的事业。

从教之后,龙治光时时不忘提升自己,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中师文凭。同时他深知,上课时的“少而精”,来自备课时的“广而博”,通过书籍、新媒体等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到适应多媒体教学,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时,不断地把好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喜欢到图书室围着他读书或提问,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朋友”,师生间其乐融融,龙治光用爱默默呵护着这里的孩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40余年的教育生涯,龙治光身体力行,终身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

--> 2024-01-02 —— 记黄平县旧州镇平西坝小学教师龙治光 1 1 黔东南日报 c238333.html 1 坚守乡村,只为一个承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