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03日

看清“朋友圈投票骗局”的真面目

○ 江德斌

近日,央视揭露了朋友圈少儿才艺投票骗局,朋友圈投票家长们被骗1400多万。江苏一诈骗团伙虚构“少儿艺术之星大赛”,他们把孩子作品做成链接,供家长发朋友圈拉票,热度上升后开设刷礼物通道,骗家长投票充值,引诱家长们刷钱攀比。该团伙开展2500多场所谓比赛,上万名学生参加,收益1400多万元!近日,3名主犯因犯诈骗罪被判刑。(2023年12月27日央视新闻)

“朋友圈投票骗局”并非新事物,多年前就被媒体曝光过,都是相似的“套路”,专门盯着孩子和家长,以各种“野鸡”比赛为诱饵,通过社交平台四处散播大赛信息,并与培训机构合作,诱导学员参赛,以收报名费、培训费、刷礼物、充值投票等方式牟利。然而,虽然不断有媒体曝光,监管部门也有发文提醒,但是此类比赛从未禁绝,仍然有大量家长上当受骗。

近些年来,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很多家长都愿意花钱给孩子报培训班,培养艺术细胞。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参加各种比赛,一方面是检验学习成效,锻炼孩子的参赛经验,另一方面是想借此赛出好名次,给孩子的简历“镀金”。

少儿艺术比赛本身有一定的价值,孩子参赛亦有意义,能够开阔视野,提升个人艺术素养,与同龄人竞逐高下,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事实上,教育部针对艺术、科学等比赛,均有发布相关竞赛“白名单”,被纳入名单的比赛项目,学生均可报名参赛,无需缴纳报名费、培训费,且成绩也会记录在档。可见,家长在参赛时,应尽量选取“白名单”内的比赛项目,不要轻信机构或社会组织。

培训机构专业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理当知晓“白名单”竞赛与“野鸡”比赛的区别,却怂恿家长报名,并为拉票、打名次推波助澜,自当是有利可图,才会如此卖力气。所以,机构用“不知道是骗钱的”做借口,实则站不住脚。对于此种骗钱的行为,如果培训机构有诱导报名、代收费用的情况,应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查出与骗子团伙有利益交易,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2024-01-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38444.html 1 看清“朋友圈投票骗局”的真面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