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03日

自信自立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气度

□ 杨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深刻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通过“两个结合”,我们党走过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志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百年,充分说明了自信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今后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的必须一如既往遵循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自信自立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时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自信是一个大党大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精气神,是一个优秀民族的昂扬姿态,自立是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写好每一个时代优异答卷的基石。历史不会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提供现成的教科书,社会发展也不会有定于一尊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章和中国答案必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和总结写出来的。既不可能食洋不化照搬别人的现成做法,也不能封闭僵化躺平在本本和教条里面固步自封。

今天在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放在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索和实践精神,始终坚持开创符合自己特点的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是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立足点,也同时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根本方法。

恩格斯这样讲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指导作用:“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拥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社会革命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时可以提供指导着社会发展进步与人类思想升华的精神家园。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认识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科学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理清发展正确方向和思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不断更新和发展,是由旧质态到新质态、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在永恒的新陈代谢。遵循物质的运动规律,从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促进和解决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所提出的新任务,就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并同时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科学真理,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自己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鲜活的、具体的。在当代中国,既要恪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也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定自己的道路选择,坚持真理并推动实践创新,掌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只有自信才产生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正确方向,自立才能科学性与创造性结合,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交相辉映。

面对“两个大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守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战贫困、控疫情、抗施压、维稳定,奇迹不是施舍得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立奋斗出来的。今天,面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符合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必由之路上,高度自信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地解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问题,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

二、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昭示,自信自立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成立一个世纪以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矢志不渝,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旧中国,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1930年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的迷信,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自信地提出正本清源和实事求是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速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体现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活的灵魂。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充满自信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任务和发展道路,自信而正确地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对从苏联回到延安的王明到处以“钦差大臣”的模样自居,对中共中央政治路线全盘否定,叫嚣“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对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活的灵魂和正确主张蔑视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回击。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的正确做法,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原因。一个民族一刻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一刻也离不开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正确方法和路径,自信自立就是正确运用理论和寻找正确路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大飞跃,自信自立是重要原因。任何时候都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教条,而是作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应时代要求,在国际风云激荡中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惊涛骇浪中保持战略定力,弘扬斗争精神,练就坚韧无比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追求真理、遵循规律,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从“东亚病夫”到自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中国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呈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迎接新的“赶考”,撰写优异答卷的基石

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后一个崭新时代即将开启,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之时,在关键节点上毛泽东同志意蕴深长指出:“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考察,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告诫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面对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言简意赅未雨绸缪,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中国之问、时代之变所作出的重大要求,彰显了百年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恒久不变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也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面前书写优异答卷的时代要求。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当年由农村包围城市“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道路是如此,以“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殊死搏斗宜如此,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走出繁荣昌盛的改革开放道路如此,打赢脱离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一个不少的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也如此。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答卷,由自信自立彰显出历史主动和创造精神,答案中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们党的自信自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开拓。今天,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历史新篇章又在迅疾书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1月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等重大问题。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渡难关,共创未来。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中国大有大的样子,大有大的作为。面对世界上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不做以邻为壑,不去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我们始终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在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里,为什么我们敢于主持公平正义,勇于做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发展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知道“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才知道”,中国人民选择符合自己国情和文化的发展模式,我们就有信心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在新时代10年时间里,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方式,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全党全社会之力,使9899万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960万人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搬迁出来,实现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转变,从而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个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奇迹,书写了五千年来最恢宏的人类发展篇章,联合国计划在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我们国家提前10年达到了这一议程,这充分地说明了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选择的正确性,说明了我们独立自主依靠自身探索解决自身问题,不人云亦云仰仗他人削足适履,就能走出正确的发展道路。

“赶考 ”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眼前的世界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时刻准备着抢抓机遇和迎接挑战,以优异的“答卷”回应时代的呼唤。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无古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无古人,只有保持“三个务必”的清醒和执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奋斗,自信自立,把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的强大精神能量演绎为前进道路上的信心和力量,弘扬中国共产党独有的自信自立立场观点和历史主动创造精神,去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鸿篇巨制。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 2024-01-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38457.html 1 自信自立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气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