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21日

刘寿军:

逆行山乡不言悔 “柚”香满山富乡邻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张美超

山上,片片柚林绿浪争翠;山下,满仓柚果清香四溢。在岑巩县民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正忙着对分拣好的柚子进行包装和装箱。

“2023年,我们合作社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个国家的客商共签订了400万美元的思州柚订单,通过国际长途汽运和中欧班列铁路运输,目前,已有500多吨思州柚销往俄罗斯。” 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寿军介绍,这几天,合作社又从农户手中收购了30吨柚子,待全部装箱后将继续搭乘中欧班列集中运往俄罗斯。

1997年,岑巩县林业局下属的果品公司以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将注溪镇楠木坳成片的荒山荒坡改造成了柚子种植基地。经过技术人员6年不断改良培育,柚子树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长环境。但当时的柚子由于没品牌、售价低,当地村民种植积极性低,产业一直处于“小打小闹”中,果农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2003年前后那几年,柚子5毛钱1斤都难得卖出去,那时候80%的柚农因疏于管理,将柚林再次变成了荒山。”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步履维艰,回想过往,刘寿军记忆犹新,感慨万千。2005年,时任该公司技术人员的刘寿军,在局领导的多次动员下,决定当柚子产业路上的探路者。他贷款承包果园、自学实用技术、邀请省州专家指导……那段时间,夫妻俩日夜守护着果园。

干一行爱一行,在发展柚子产业过程中,刘寿军碰到问题就请教省农科院专家答疑解惑,柚子树在自己精心照料下,产出的柚子果大皮薄、肉质细嫩。2006年,柚子园实现年产值50多万元。通过刘寿军不断去各地跑农博会,自家柚子的品牌也渐渐打响。2007年柚子获中国首届国际林博会“金奖”,2008年获“奥运会推荐果品”和贵州省“无公害产品”认证。

随着刘寿军的柚子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身边的农户也慢慢加入到柚子产业中来。2008年,刘寿军带领10户农户一起成立了岑巩县民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5000多亩(1亩=0.0667公顷)土地来种植,让柚子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2011年,岑巩县也利用“古思州”这张名片,将当地文旦柚在工商部门注册为“思州柚”。

2015年,为更好地发展思州柚产业,岑巩县创建了以思州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岑巩县龙江河思州柚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当我们的柚子获得贵州省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国家无公害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等资格,我就更有信心带着乡亲们发展柚子产业,让大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刘寿军从此不再领取林业局工资,而是一心钻研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刘寿军的带领下,合作社围绕果品品质提升、品牌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推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永久分红的“五统一分”模式, 推动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通过合作社带领社员们‘抱团’提品质、闯市场,合作社的柚子畅销国内外,很多农户都主动加入进来。”刘寿军说,目前合作社共有入股农户265户、种植面积8600亩,不少农户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搭乘国家冷库项目建设东风,2020年,合作社启动实施了仓储保鲜冷库建设,为柚果集中采收、就地储存保鲜、跨区域配送、“优”“鲜”出口插上了远走高飞的翅膀。

为让柚子融入更大的国际市场,2020年以来,刘寿军自筹20多万元,将果园的土壤、水源、果品取样后寄给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并配合海关人员现场检验检疫、提交注册申报材料等,合作社获得了出口资格,直接与俄罗斯等国外客商签订了思州柚出口订单,打开了岑巩农特产品“乡村外贸”的大门。

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2021年以来,合作社以俄罗斯为思州柚主要出口国,共向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销售思州柚600吨,总销售额240万美元,思州柚成为了岑巩全力打造“乡村外贸”的爆款单品。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村民吴锋,是全县第一批种植思州柚的果农,从单打独斗到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从最初的俏销到后来的滞销再到如今的远销,种植思州柚27年来,吴锋对思州柚产业跌宕起伏又前景广阔的发展历程感触颇深。

“种植的柚子以前都是自产自销,刚开始很好卖,后来市场遇冷就难卖了,现在有了合作社,柚子销售就容易了。”吴锋说,目前,家里种了100多亩思州柚,年产量10多万斤,2023年采收的柚子80%直接卖给了合作社,收入6万余元。销路畅通了,发展产业也更有信心了,会更加注重科学管护。

在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合作社带动,该县在思旸镇、注溪镇、龙田镇等乡镇沿龙江河一带共推广种植思州柚3.6万余亩,投产面积3.11万亩,年产量5.95万吨,实现年产值2.97亿元。如今,果品远销北京、上海、河南和俄罗斯等地,思州柚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谈起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刘寿军说,将加大柚子深加工研发力度,持续延长柚子产业链条,同时用好“一带一路”政策,进一步擦亮思州柚品牌,为合作社今后继续拓展外贸渠道提供重要保障,推动思州柚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增加果农收入。

“我出身农民家庭,学的是林学专业,农村是值得我终生奋斗的‘战场’。”寒风拂过,郁郁葱葱的柚林随风摇曳,站在奋斗了近20年的果园里,年近六旬的刘寿军话语铿锵:“从一名公职人员变成一个带领乡亲们靠着勤劳致富的职业农民,我从未后悔!”

--> 2024-01-21 刘寿军: 1 1 黔东南日报 c240118.html 1 逆行山乡不言悔 “柚”香满山富乡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