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辉) 2023年以来,黎平县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创建技能培训品牌作为促进群众稳岗就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联农富农”原则,大力传承和弘扬侗族传统文化工艺,着力培育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木构工匠”培训品牌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劳动技能低、工资议价能力弱的难题,取得丰硕成果。
统筹资源,科学选址建基地。按照“服务就业、支撑产业、提升技能、培养人才”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投入资金288万元,在木构产业和传统木构技艺群众基础好的黎平县茅贡镇原老粮站展览中心建成面积达1000平方米,集技能实训、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认定等服务于一体的木构工匠品牌培训基地,为发挥品牌效应提供了阵地保障。
创新思路,优化模式强内核。聚焦传承非遗、木构建筑等传统文化,创新开展“培训+就业+产业”一体发展模式,打造农文旅融合、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紧盯建设集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于一体的综合性技能培训平台目标,坚持“培训+实操”相结合,投入专项资金购置和升级改造相关实训设施设备,有效增加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推动培训基地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目前,木构工匠品牌基地新置大型木工机械73台(套)、小型木工机械83台(套)、传统木工工具180套,理论教室、实训室、非遗展览室、民族工艺展览室、实训工厂、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突出效益,精准培训结硕果。聚焦解决培训针对性和实效不强问题,探索培训基地与经营企业等主体合作方式,创新开展“订单式”培训,由培训基地将培训业务与生产订单相结合,把专业培训建在产业链上、把培训课堂搬进生产现场,带领学员在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单生产,将培训实操与订单生产同步进行,推动学员既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又用学到技能挣薪酬,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一批专业能力强的“黎平工匠”。2023年,开展木构工匠培训带动就业600余人,培训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由6000元/月提升至8000-100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