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鸿斌 魏山苗) 近年来,天柱县竹林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径,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精彩华章。2023年度,竹林镇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
党建引领,筑牢团结进步本色。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强化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建党政主导、站室联动、多方参与、一体推进的大创建格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和民族文化长廊,以教育基地和“四十八寨歌节”相互促进融合,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促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宣传教育,增添团结进步靓色。通过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黔湘互动·乡情互联”“民族大团结·中华一家亲”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2023年以来,竹林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85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
文化融合,厚植团结进步底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讲坛”,通过“活态”教育基地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吸引力。以“民族大团结·中华一家亲”为主题开办“四十八寨歌节”活动,黔湘两省群众踊跃报名,5万多人参加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省、州、县各级媒体的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涵养团结进步特色。通过“龙头企业+党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1万元,在全镇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企业4个,累计带动446户农户增收,利用“油茶之乡”的优势,新增油茶林500亩,验收油茶低效林改造面积734.6亩,完成林下养鸡5.75万羽,林下中药材种植完成1172.1亩,林下养蜂完成800余箱,三叶青种植面积2000多亩,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民生共享,提升团结进步成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党的建设、创建文明城市、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重点产业链打造、文化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实施“民族团结+红色文化”“民族团结+传统文化”行动,通过社区“小喇叭”“红马褂”“小板凳”等特色服务形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良好氛围。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