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冬梅) 近年来,雷山县创新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凝聚力”。把准“融”的导向,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搭建载体平台,帮助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目前,在雷山县羊排和牛王寨两个搬迁社区内设立群众办事综合服务窗口、幼儿园、小学、卫生室、便民超市、四点半学校等基础保障机构,开通公交便民专线帮助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完善就业增收机制,增强城市民族工作的“生命力”。把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解决群众搬得出、能稳住、能致富的总钥匙,不断用活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地合作加强劳务输出。同时,引入锦鸡绣业、苗侗山珍供应链、藤编工厂等“民贸民品企业”进驻社区,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2023年以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5198人,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5家,实施产业项目15个,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精准度”。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创新“党建+网格+联户长”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社区文明建设纳入居民公约,搭建“民族团结食堂”等平台,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落实社会保障、安全住房、新农合就医等政策,充分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均等的社会服务,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及司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法律服务融入治理、贴近基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居住环境。